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3年1月5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乡历史名城认定有了新办法

本报讯(记者 张国静)我省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认定有了新办法!近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青海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旨在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全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构建全省多层级多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推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形成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乡建设的格局。

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已走过4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黄南州同仁市为我省唯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东市循化县街子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仁市郭麻日村、玉树市电达村、拉则村等5个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时,我省还有123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划定历史文化保护街区4片,确定历史保护建筑124处。

随着我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推进,仍有不少历史文化资源没有纳入保护名录,保护工作存在系统性不强、整体性不够的问题。为此,《办法》明确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曾经的斑驳历史印迹,如今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办法》共四部分十八条,重点对申报与批准、公布认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系统完整建立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机制,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相关内容提出,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不仅要保护好中国古代遗产,还要保护好近现代和当代重要的建设成果,全方位展现古代文明五千年、近现代历史180年、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从而生动、立体地讲好中国故事、青海故事。下一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尽快启动全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申报和认定工作,加快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