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2 2023年1月19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海巧做“水文章”改善“水生态”

新年伊始,青海进入两会时间,“绿色”“生态”再次成为高频词。“‘中华水塔’坚固丰沛,呈现出一幅山清水秀、万物争荣的壮美画卷”“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便成为全国唯一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的省份。”……这些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成果格外引人关注。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省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旭东。

青海是我国生态高地,被誉为“中华水塔”。青海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北部横亘青、甘两省“生命之源”祁连山,东北部有我国内陆最大咸水湖青海湖,西部是我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近年来,我省统筹长江、黄河、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坚持以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全面启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我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蓝地绿水清已经成为青海生态标识。

巧做“水文章”,改善“水生态”,青海这样做——

近年来,我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分区指导、综合施策的原则,结合流域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在长江流域,积极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突出维护江河源头生态系统原真性,重点推进巩固提升水源涵养功能、面源污染控制等工作。实施了玉树市巴塘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提升、重点乡镇和游牧民定居点生活污染防治、重点河段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长江经济带奖补资金项目。

在黄河干流流域,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开展玛多湖泊群、龙羊峡和李家峡水库等良好湖泊生态保护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在人口相对聚集的上游干流和上中游支流河段,有序推进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工程。

在湟水河流域,以补齐短板和突破瓶颈为重点,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抓手,实行网格化监管,组织实施主要干流段和重点支流水生态环境综合修复工程,减排扩容两手发力,湟水河水质持续保持稳定。

在青海湖流域,围绕保护好“碧波荡漾的青海湖”,组织布哈河上下游两州接续实施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协调青海湖南北两岸同步开展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综合治理,集中治理生活源、农牧业面源及旅游业污染。以青海湖裸鲤自然繁育生境修复为重点,着力构建青海湖北岸“草—河—湖—鱼—鸟”和谐共生圈。

在西北诸河流域,柴达木内陆河流域重点开展地下水保护、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回用等工程,最大程度减少废水排放,推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

在祁连山区域,围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实施,着力打造涵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提高、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监管能力强化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通过持续努力,我省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青海湖、龙羊峡等重点湖库水体保持优良,湟水河出省境断面保持在Ⅲ类,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记者 樊娅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