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昆仑路好走了,以前容易拥堵的路段,现在不是变宽就是分流了,真的很通畅。” 出租车司机刘克香说。去年昆仑路快速化改造重要节点工程——湟中路下穿通道建成通车,该项目就是我市2022年实施的重点民生实事之一。
民生承诺,件件落实。
1月18日,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室获悉,备受市民关注的2022年10方面30项重点民生实事,均实现了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既有温度、又有分量的民生答卷!
2022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妥善应对多轮疫情和超常汛期叠加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圆满完成了年度重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
全市上下把政策财力向民生聚焦,将发展红利向民生覆盖,努力克服困难,抢抓时间进度,推动重点民生实事工程落实落地,以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头等大事”,回应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增强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16项任务超额完成
据了解,在30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中,农村公路病害整治、农村户厕建设、城市节点绿化及老旧庭院绿化提升改造、餐饮单位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安装、新增公共临时停车位、城镇新增就业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及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及体育赛事举办、爱老幸福食堂建设、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残疾儿童救助服务、老旧小区改造及加装电梯项目、法律援助服务、新增免费停车路段等16项超额完成。
▶请你阅卷!民生实事答卷来了
岁末年初回眸,2022年我市重点民生实事“答卷”铺展开来:
【公共服务方面】沈家寨学校、文逸小学等4个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明远学校基本完工;大通县代同庄小学、湟源县第二中学等20个新建项目全面开工,新增学位5000个。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10家创建医院达验收标准。为200个行政村(社区)配发文化设施设备。20个灯光篮球场、20个笼式足球场已全面进场施工。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130场次,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106项次。
【乡村振兴方面】完成105处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任务,铺设管道309千米,建成蓄水池9座、引水口6处,修建各类建筑物1147座。实施农村公路病害整治工程240.5公里。新建、改造提升基层供销社12个。实施特色优质农产品种植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2万亩。建成快递服务站50个,智能快件(信包)箱100组。新改建农村户厕11206座。
【环境改善方面】完成36条花街、13座花桥、38处盆花节点共87处相关节点绿化品质提升任务;完成纺织苑小区等6个老旧庭院绿化提升改造。在中大型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在线监控系统355套。
【交通出行方面】海湖路下线口、胜利路下穿主通道、湟中路下穿通道建成通车,祁家城立交正在进行宁大高速涵洞施工,湟中路人行地下通道已建成,胜利路人行过街地道完成主体施工,湟中路康南市场正在进行钢结构加工及管线迁改,祁连路、柴达木路、宁大路3处人行天桥已进场施工。新开优化公交线路8条、更新公交站牌16组。新增36处公共临时停车场2040个泊位,完成5处路内公共临时停车场279个泊位电子化改造。
【稳定就业方面】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会等就业创业服务活动294场次,为7045家次企业发布岗位信息26.75万条次;为3.16万人兑现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2万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4万人次,邀请相关专家、“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围绕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防控等开展细致讲解服务,培训群众4489人次,完成2021年至2022年高素质农民提升培训2479人。
【公共安全方面】建国大街、南北大街、南川东路等18个城市道路地下管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共完成改造81.21公里。建设联网14个智慧安防小区。“西宁市电梯应急处置中心”投入运行,截至12月底受理并处置电梯应急事件1476起,解救被困人员1482人。
【养老扶幼方面】 为2480户60岁以上城乡低收入贫困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安装家庭照护床位,7个爱老幸福食堂建设任务已完成。为15331名新生儿开展免费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提交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申报资料11家,均已通过备案。
【纾难解困方面】 为1812名脱贫家庭在校中高职生和大学生落实补助资金910.4万元,审批通过符合条件贫困家庭大学生923名。为869名0—17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医疗手术、辅助器具适配等救助服务。
【住房保障方面】 开工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0690套、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00部。解决30个小区22718户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便民服务方面】受理、指派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116件,受援人达3126人,为受援人挽回经济利益260余万元。在兴海路、财校巷、民和路等12条道路实行白昼化停车管理,白昼化停车泊位达到800余个。(记者 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