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8 2023年1月20日
聚焦全省两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党的好声音传遍河湟大地
——西宁市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综述

思想之旗引领新的征程,理论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从城市社区到田间地头,从机关单位到企业车间,从学校课堂到农家小院……冬日的西宁,处处涌动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各级各类线上线下宣讲活动170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群众80万余人次,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上率下 迅速掀起宣讲热潮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为各级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西宁市委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审定《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方案》,对宣讲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以市委办公室名义印发《宣讲工作方案》,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市委宣讲团并召开宣讲动员部署会,各县区也同步成立县(区)委宣讲团,形成了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参加完党的二十大返宁后,市委书记陈瑞峰第一时间来到大通县田家沟村,为村里的党员群众代表进行面对面宣讲,畅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和感悟,共话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和伟大成就。同时,31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深入各自乡村振兴联系县(区)、乡(镇)、村(社区)和各自分管领域相关单位开展宣讲活动62场次,各县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宣讲活动1100余场次,在一场场心贴心、面对面的宣讲交流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税费改革、民生政策送到了群众身边。

“令我感触最深、最难忘的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能够亲历我们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盛会,深感荣幸与自豪。”“党的二十大报告处处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返宁后的第一时间,我市3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就以支部会议、讲党课的形式分享了参加党的二十大的亲身感受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切身感悟,结合全市宣讲工作,开展集中宣讲、回娘家拉家常等宣讲活动12场次。

既有政治高度、又有理论深度,既把握宏观大势、又结合发展实际。在聆听省委宣讲团成员在宁宣讲报告会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宣讲报告十分解渴、很受启发、很受鼓舞,是一场非常及时、高质量的宣讲报告会。按照省委宣讲团宣讲工作安排,结合西宁疫情防控工作实际,西宁市及时邀请2名省委宣讲团成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我市670余名党员干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4场次。市、县(区)委两级宣讲团成员通过腾讯会议、远程视频讲座、微讲堂等形式深入机关、企业、园区、乡镇、社区开展宣讲480余场次。

创新形式 持续增强宣讲实效

“这次的文艺宣讲既好看又好听,以前学习党的政策,是通过报纸或电视。今天,通过歌舞、花儿、朗诵等形式来宣讲,形式好、接地气,我们爱听、爱看,看完文艺宣讲,我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城西区文亭巷社区海宏壹号小区,一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演出刚刚结束。歌声、乐声、笑声、掌声,一场场别出心裁的理论+文艺式宣讲,摆脱了刻板的灌输形式,让基层理论宣讲的声音变得格外动听。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市文化文艺工作者精心谋划,创新形式,将理论宣讲与广大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文艺形式相结合,让理论宣讲真正实现了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歌曲《人民就是江山》、舞蹈《绣之梦》、情景快板《学习新党章 开启新征程》、河湟花儿《二十大召开得民心》、皮影戏《二十大报告感人心》、越弦《二十大指引新征程》、打搅儿《锦绣中国万万年》,一批批文艺宣讲作品持续推出,一场场文艺宣讲活动遍地开花,推动了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共推出文艺宣讲作品180余件,开展进农村、进警营、进社区、进景区文艺宣讲活动120余场,线上文艺宣讲作品展播累计观看点击量达50万余人次。

“咚咚咚,咚咚咚,宣传二十大,温暖进你家,思想受启发,夸我大中华……”2022年10月31日傍晚时分,清晰的语音从手机端、电脑端传出……城西区虎台街道新西社区“移动宣讲队”成员张小龙正在借助“学习强国”视频会议系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传递到哪里。党的二十大宣讲工作伊始,全市又遇新一轮疫情冲击,面对疫情防控和宣讲工作的双重职责,各地区各部门主动出击,充分运用新媒体“移动端”优势,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线上新模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云端”持续发声。

从“面对面”转为“屏对屏”,线上宣讲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宣讲的覆盖面。“西宁微讲堂”“大通融媒”“魅力西区”等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门户网站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团市委“青年讲师团”、市教育系统“党课讲师团”、大通县“百姓话廊”、湟源县“丹城大讲堂”、城中区“蒲公英宣讲队”、城北区“薪火”宣讲团等各类基层宣讲队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策划推出《二十大精神大家谈》《“AI主持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1分钟宣讲》《丹城微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老爷山下花儿开——乡镇组织委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能力大赛”》《红领巾爱学习》等系列微宣讲专栏50余个、宣讲视频1100余期,点击观看量超100万人次。

凝聚共识 不断激发奋进合力

一次次娓娓道来、富有高度又接地气的宣讲,一场场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又贴民心的活动,犹如一场场“及时雨”,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引发深度聚焦。共识在宣讲中进一步凝聚,思想在交流中进一步升华,“四个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成为前行道路上的基础底色,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党员干部的心灵认同。

宣讲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主题鲜明、阐释精辟,对于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市委党校副校长陈锴表示,市委党校作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理论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将抓紧抓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工作,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深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把党校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红色学府。

大通县委副书记王卫平在聆听了省委宣讲团在宁宣讲报告会后表示,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作出的重大要求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省市县党代会、全委会精神结合起来,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紧盯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品牌强县的工作目标,持续筑牢西宁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全省经济强县,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大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宣传思想战线的头等大事和光荣使命。”城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海宏表示,将充分发挥“薪火宣讲团”“草根曲艺宣讲团”等宣讲队伍作用,努力推出一批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直抵人心的宣讲作品,切实打通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话让我们老百姓很感动。”城东区退休老党员薛新正说道,作为一名退休党员我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紧跟党的步伐,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继续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聚焦上学、看病、社保等热点问题,将党的好政策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我感觉到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城中区辖区居民程国增在石坡街社区举办的“圆桌宣讲课堂”上感慨道,我们要听党话、感党恩,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日子过好,才能不负这样一个好时代。

共识在宣讲中凝聚,思想在学习中升华,力量在团结中汇聚,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学透,融会贯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作出西宁贡献。(记者 施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