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宁市区出发,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往南走,所到之处现代农业园区星罗棋布,美丽乡村比比皆是。全市917个行政村,其中611个是美丽乡村,占比高达70%。从湟中区田家寨镇田家寨村到共和镇苏尔吉村,从湟源县东峡乡下脖项村到大通县东峡镇仙米村,乡村振兴正由点及面,全面开花,取得了丰硕成果。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2022年,西宁市严格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总要求,以“三乡工程”为统揽,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以市级统筹调度、部门协同推进、县区具体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培育打造20个“三乡工程”示范典型,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际成效。市县乡村干部喜上眉梢,都在由衷赞扬“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喜结硕果,这是我们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最强抓手!”
“三乡工程”让乡村华丽蜕变
年前,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入选名单中,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下脖项村、湟中区拦隆口镇、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榜上有名。
走进湟中区拦隆口镇慕家村,这里古法酿制的“慕家村”酩馏酒十分出名。“靠着‘三乡工程’,我们的酩馏酒走出了慕家村,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慕容古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慕兰说。
记者采访中发现,西宁大多数乡村的华丽蜕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兴乡。慕容古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收购村民的青稞,加工酿造成酒,酿酒产生的大量酒糟用于发展养殖业,养殖产生的粪便用于种植业,形成良性循环,不但消化了酿酒的副产品、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延长了酿酒产业链,而且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如今,慕家村中国传统酩馏非遗文化一条街成为市民下乡的好去处。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西宁市遵循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的工作原则,实施了“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传统优势,提升农村各类资源潜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火热,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仙米村村民雷忠义的农家乐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现在不仅仅是夏季,冬季来乡村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能照顾上,日子别提有多美!”雷忠义说。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村民生意越来越好。”从最初的一家农家院到现在的十几家,村民在乡村游中看到了希望。
在西宁,像慕家村、仙米村这样吃旅游饭的乡村随处可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三乡工程”的不断持续推进,乡村变景区、农民变导游、民房变民宿,一个个小山村蝶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旅游“网红打卡地”。
西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611个美丽乡村华丽蜕变,每逢节假日人气爆满、一桌难求。西宁城乡携手深度共融乡村旅游在西宁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据西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西宁市坚持规划引领,厚植市民下乡基础,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31个,建设2个美丽城镇、86个高原美丽乡村和29个乡村振兴试点村。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以上,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市县乡村干部点赞“三乡工程”
“三乡工程”成为西宁城乡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以城带乡,以乡活城,城乡融合,只有这样,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记者注意到,两年来,西宁通过实施“三乡工程”,“市民下乡”在集聚农村资源禀赋,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实现城乡互联互补,促进农村进一步“活”起来;“能人回乡”在挖掘农村资源潜力,提升农村土地产出、劳动个体产出,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带领农民进一步“富”起来;“企业兴乡”在联通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农业进一步“强”起来。
看好农村发展前景,许多年轻人选择了回乡创业。如今,行走在村里,年轻人的面孔越来越多,农村的发展已经起势,未来还会有更多能人返乡、企业兴乡。采访中,很多村民表示,“三乡工程”实施后,农村越来越成为大家向往的地方。
数据显示:西宁着力推进“三乡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畅通能人回乡创业渠道。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完成农村各类人才培训1.2万余人(次)。搭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1097个,6万余名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农业农村一线;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技术提升、创新人才培育、农商农市对接等5个专项行动,140名科技“三区”人才及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认定农牧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15家;争取资金1670万元,扶持农民合作社33个,家庭农场70个,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生产能力。
此外,为吸引社会资本下乡,西宁持续推进“百企兴百村”行动,签约项目30个,开工建设18个,完成投资2亿元;谋划储备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的“三乡工程”项目426项;加强政银企担保联动服务,发放“金穗服务惠万家”“扶社贷”贷款3.82亿元,政策性支农担保业务乡镇覆盖率达100%。
通过两年的发展,“三乡工程”已经展示出巨大的潜能与空间、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载体和有效抓手,已然成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一张美好而亮丽的“名片”。从“三乡工程”中尝到甜头的市县乡村干部都说:“‘三乡工程’喜结硕果,大家很振奋。今年我们将总结经验,准备大干一场,使西宁乡村振兴取得新的突破。”(记者 张永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