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5 2023年2月6日
环球瞭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屡现事实性差错
美国科技媒体AI写稿 酿出“新闻灾难”

三个月内上线70多篇稿件,直到最近才被发现竟非真人所写,而是出自人工智能(AI)之手。一家美国科技新闻网站的“实验性”操作再度让新闻行业感受到AI技术来袭的阵阵寒意。

不过,有意思的是,剧情很快反转。这些由“机器人记者”所写的报道被发现并未做到如机器人般精准,相反还漏洞百出,导致这家科技网站赶紧发出“更正”报道的通知。

美国媒体评论称,这场“新闻灾难”表明,机器人并不比人类更擅长写新闻报道,甚至表现得可能更糟。至少目前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发展到能够取代人类记者的水平。

悄悄“实验”多次出错

自去年11月11日以来,美国科技新闻网站CNET悄悄上线了70多篇AI技术生成的新闻报道。

浏览这些稿件,或许会觉得形式过于刻板,但不会觉得与人类记者的作品有太大区别。但是,一位名叫盖尔·布雷顿的营销主管却眼尖地发现其中异样。他在推特上称这些新闻可能并非真人所写,而是由AI生成。

CNET随后不得不坦白,并称这只是一个“实验”,以检视AI技术“能否帮助记者和编辑从360度全方位的视角来报道新闻”。

被揭穿真相后,CNET将原来的“记者”署名“CNET Money Staff”改为“CNET Money”,即删去“员工”(staff)一词,同时附加说明——“这篇文章得到人工智能引擎的帮助,并由我们的编辑进行审校、事实核查和编辑”。读者点击署名后能看到文章是借助“自动化技术”即人工智能编写。

剧情还没到此结束。不久后,科技网站“未来主义”又在CNET的AI技术“创作”的报道中揪出不少差错。“未来主义”指出,这些AI技术生成的报道存在一些“非常愚蠢的错误”。

例如,一篇报道写道,利率为3%的1万美元存款在第一年后能赚取10300美元。但实际上,1万美元只能赚300美元。

又如,另一篇报道称,如果你有25000美元的车贷,利率为4%,那么你每年将支付1000美元的固定利息。而事实上,贷款余额每年都在减少,只需支付未偿余额的利息即可,不会出现每年固定偿还1000美元利息的情况。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教授哈尼·法里德认为,出现这些低级错误“主要是编辑的失误”。同时,这一事件也引发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看似权威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否会降低编辑的警惕心,不会像对待人类记者那样谨慎地对待人工智能。

媒体人的生存威胁?

在新闻行业,CNET所谓的AI“实验”并非先例,不少媒体早已引入AI技术。

美联社自诩为“首批利用人工智能的新闻机构之一”,它自2014年起就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撰写企业盈利的报道,还将该技术用于体育赛事报道中。

但是与CNET相比,美联社的AI技术显得有些粗糙,仅仅是将新的信息填入预先编辑好的模板里。而CNET却能生成类似特稿的长篇文章,在措辞、结构等方面显得更为复杂。

《华盛顿邮报》的“机器人记者”从2016年开始参与奥运会和美国总统选举的报道。彭博社、路透社等媒体也在利用人工智能撰写财经类新闻。

其他媒体则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人类记者的新闻报道。例如,英国《金融时报》会用机器人检查报道中引用的信源是否过多地来自男性;国际调查记者联盟使用AI来筛选金融和法律文件中值得探究的细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AI技术的出现确实给记者带来阵阵“寒意”,甚至被媒体人视为生存威胁。几十年来,媒体行业的就业率持续萎缩,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加速了这一趋势。

法里德指出,以前对自动化技术的理解是,它减少了对人类劳动力的需求,或者说改变了人类劳动力的性质。但是,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自动化技术并未影响体力劳动,而是影响了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工作。

为此,“‘机器人记者’是否会取代人类记者”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新闻行业。

本报综合消息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