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2 2023年2月13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再获国家支持

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近日,记者从省林草局了解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从退化草地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种质资源保护和繁育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我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力度。

据悉,“十四五”以来,国家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8.77亿元,支持我省开展三江源生态保护、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退牧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分别牵头编制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并将我省作为重点,分别纳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和“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出了各重点区域的治理思路。此外,2020年,国家林草局在全国部署启动了为期3年的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2022年中央财政通过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补助项目向我省安排中央财政资金4.35亿元,重点用于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草种资源保护繁育等工作。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结合有关规划的实施,持续加大对我省退化草原修复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草原有害生物普查成果的汇总分析,指导包括我省在内的有关省区科学开展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提升监测防控能力,推广绿色防治。同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持续促进改善我省草原生态环境,指导包括青海在内的草原省区,充分依托中央资金有关工程项目,根据自身草原生态修复需要和自然气候条件,科学选择适宜的乡土草种,加强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加大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力度。此外,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争取加大对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草种业科技创新和乡土草种扩繁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解决我国草种“卡脖子”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