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T03 2023年2月13日
特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福密码”之一:
幸福密码!高质量发展是底色
“幸福密码”之一:

日子有乐趣幸福感满满

2021年以来,西宁市先后获评“全国十大幸福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西宁百姓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目前已达3.2万元。百姓兜里有了钱,生活也丰富了起来。

在西宁各大公园、广场、绿道、体育中心,随处可见锻炼身体的市民。“出门就能找到健身地点,健身器材越来越完备,‘10分钟体育健身圈’让我们幸福感十足。”市民周小刚说。

推门见绿,一步一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世界旅游名城、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西宁建成27个精品公园游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认定国家森林乡村36个,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个、省级森林乡村14个、校园绿化66所、重点区域绿化12处,乡镇道路绿化覆盖率达72%以上,村庄林木覆盖率达33.72%……

充满“幸福感”,这是西宁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坚持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西宁市聚焦民生民意,补齐发展短板,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交出了群众认可的民生成绩单。

“幸福密码”之二:

企业家钟爱这方热土背后

“感谢西宁为企业提供如此良好的营商环境,这让我们很感动,我们将继续在西宁投资,还要当好西宁招商大使,吸引和带动更多的企业家朋友关注西宁、投资西宁、发展西宁。”青海中油新兴能源公司董事长向军感慨地说。

西宁地处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的门户和生态屏障。作为生态脆弱的重点地区,西宁以1%的地理空间承载着青海近50%的人口。在这样一个生态敏感、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把目光转向经济指标时,就可以看到西宁的潜力——2022年,西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24个月保持在20%以上,对全省贡献率达70%。为全省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样的成绩,与西宁在营商环境上花的心血密切相关。这几年,西宁招商引资的“朋友圈”越来越大。高景、丽豪、阿特斯、天合光能、晶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地西宁,成为西宁招商的新标杆。多家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表示:西宁行动有力度,西宁服务有温度。

感恩奋进、拼搏赶超,西宁越来越成为企业家成就梦想的宝藏之地。

“幸福密码”之三:

用心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圈

养老水平也是体现一个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准。据了解,西宁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35.4万人,70岁以上老年人口15.2万人,有失能半失能老人近5.9万人。

“为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近年来共投资12.68亿元,实施了678个项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西宁全市养老设施增加到839个,在全省率先形成了覆盖全市、布局均衡、梯次合理的“15分钟为老服务圈”。

在“15分钟为老服务圈”中,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探索开启了照护喘息服务。“喘息服务”是一项由政府买单,专业照料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公共服务,由此给老人的看护者得以“喘息”的机会。截至目前已经先后为1500多名难以在家中照顾但又不便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护服务,“家门口的养老院”受到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欢迎。

除了“15分钟为老服务圈”,“爱老幸福食堂”也是西宁一项重要的养老举措。

为有效破解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2019年6月,西宁启动实施“爱老幸福食堂”建设工作。近年来,先后在全市建成中央厨房36个,爱老幸福食堂153个,助餐点94个,初步形成“市、区、街、社区、小区”五级助餐送餐配餐服务网络。同时,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原则,分别为60周岁以上的困难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每天补助5元和3元,用低廉的价格、温馨的环境及适合的口味吸引了大量老年人群,累计为120万余人次提供配餐助餐服务。

西宁深知,大考未到哨响交卷之时,此刻写下的并非终场答案。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些民生大事关乎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是西宁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