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推动能力建设走深走实
“要提高政治能力,做政治的明白人;要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做群众的贴心人;要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做发展的开路人;要提高专业能力,做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提高抓落实能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在全市能力建设推进会上,市委书记陈瑞峰对如何聚焦抓能力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委统一部署,锚定“切实加强能力建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总体目标,聚焦5方面17项具体任务,抓部署、抓推进、抓落实,能力建设各项工作开局良好、取得阶段性成效——
市直牵头单位根据既定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分行业、分领域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统筹组织实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躬身入局、带头参与实践,发挥“关键少数”作用,统筹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推动各项任务有序有力有效实施。
全市上下坚持把推进能力建设与全市改革发展各项任务、与当前开展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相互促进,营造出促担当、促实干、促创优的浓厚氛围。
通过查短板、找差距、强本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比、干中争先进、创一流的劲头持续高涨,“敢抓落实、善抓落实、狠抓落实”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
在全市部署开展“基本能力提升年”活动,聚焦“紧盯问题、接续发力、提升能力、夯基垒台”四个主题,按照“理论学习+实践历练”的基调,锚定“三项行动四个环节”任务安排,引导每一名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
深入实施能力提升工程
一年来,我市聚焦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在全市范围内分层次分领域开展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以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谋划发展、推动改革、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干事创业本领——
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推行“1+X”教育培训模式,分批分期组织19000余名干部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性修养等方面的重要论述,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指导工作实践。
设定投资项目谋划、招商引资等针对性较强的培训主题,构建以“项目对接、模拟演练、调研分析、实战操作”等内容为主体的“培训+”新型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打造“提升招商引资能力专题研修班”等精品特色班次,与浙江5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68项。年内举办各类培训班39期,累计培训干部1992人次。
在全市广泛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科室长业务大讲堂”等活动,全市不同领域1030名“关键少数”以案例剖析、示范带动、经验分享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讲授“政治课”“实践课”“研讨课”2383堂。全面推行“导师制”,有计划地指派优秀“老同志”与新进干部结为“师徒”帮带关系1937对,以“老带新”“强带弱”的方式,促进干部加快角色转化,推动干部成长成才。
突破1600亿元!
全市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以后我就是你们的‘服务员’,随叫随到,无事不扰。”市委书记陈瑞峰在调研包保重点企业——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时开门见山地说。让公司负责人尹小强记忆犹新的是,陈瑞峰当天对企业提出的用水、用电、出行困难等6个具体问题逐一把脉、现场办公,协调相关部门拿出解决方案。
一时间,市委主要领导甘当“店小二”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于是,大项目一个接一个来了——高景年产50GW单晶硅棒、青海丽豪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阿特斯年产10GW单晶硅棒、泰丰先行年产16万吨高能密度锂电材料、鑫东恒年产3000万只动力电池顶盖及3000万只锂电池壳体等项目落户南川并开工建设。
拉晶、截断、开方、平磨……春节期间,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繁忙有序,企业开足马力、抓紧生产,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回顾2022年,该厂工作人员鞠昌健连说了几个“不容易”。疫情期间,为了让原材料及时进厂,市相关部门和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积极协调,确保了物资顺利运抵,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西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24个月保持在20%以上,对全省贡献率达70%;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44.35亿元,全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总体实现稳步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44.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1%,继2021年突破1500亿元后,再次突破1600亿元,迈上新台阶。
“闯”的精神更足、“创”的劲头更大、“干”的作风更实,西宁能力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