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T08 2023年2月13日
特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发展指数,西宁再夺桂冠
指数第一!全省绿色发展看西宁

2022年6月,省统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委组织部联合发布《2021年青海省各市州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从评价结果看,西宁绿色发展指数为86.71,居八个市州首位。

公报显示:2021年西宁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中,资源利用指数为80.34、环境治理指数为99.20、环境质量指数为88.61、生态保护指数为83.48、增长质量指数为86.10、绿色生活指数为84.71、公众满意度为95.63%。

“成果的背后,是西宁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精准施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倾情描绘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不懈努力,是全力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践行打造高原‘洁净’‘绿谷’城市的责任担当,是不断释放生态潜力、不断扩大绿色空间的坚定信心,更是在一次次转型升级中旗帜鲜明的态度、壮士断腕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意志。”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走在前列,绿色成为靓丽发展底色

2022年,我市空气优良天数为338天,优良率为92.6%连续8年位居西北省会城市第一;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27个公园游园建成开放,新改建110处街头绿地;

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5%,“一城山水、百园千姿”的公园城市翩翩而来;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余平方公里,规范化整治一批入河排口,三污扩能、六污提质增效等加快推进,国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水质要求。

……

一项项举措务实有力,一个个数字记录成果,一次次突破彰显担当和作为。

对每一个西宁人而言,春、夏的鲜花灿烂、绿树成荫,秋、冬的蓝天常伴、鸟飞鱼跃,这些宜人景色,处处彰显了生态美,都是人们晒幸福城市的“生活素材”。

绿色,不仅是生活环境的色彩,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过去一年里,我市坚持生态优先,走好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中,“低碳产业、绿色理念”始终是发展的关键词。近年来,西宁一大批火力发电机组关停退出,带动光伏、锂电池材料等生产如火如荼。“风光”装机量攀升,新能源汽车备受青睐,促使锂电储能产业蓬勃发展。

亚洲硅业3万吨电子级多晶硅顺利投产,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落地、加紧建设,青海高景二期项目建成投产,西宁阿特斯一期、二期项目相继点火投产,晶科第一根单晶硅棒顺利出炉……“绿意盎然”的新产业新动能落地开花。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打造光伏制造、锂电储能、新型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青海水力、太阳能、风力等清洁能源发电占比约90%的突出优势,全市以电力消耗为主的传统高能耗企业,正转变为低碳排放的绿色产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赋能,市民的幸福“升级”

“在风语低回、花红柳绿的河边骑行,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市民张明感慨道。走出家门即是风景,北川湿地、宁湖湿地、海湖湿地公园已经成为西宁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无论春夏秋冬,湿地公园里都不缺各种野生鸟类安家栖息。“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面总能让西宁人惊喜连连。

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居住环境获生态福利外,绿色理念也逐渐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西宁入选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主城区“煤改气”在北方城市中实现率先清零,完成煤改气、低氮锅炉改造396蒸吨。

市民出行乘坐的公交车也已全面步入清洁能源轨道。到2022年底,西宁绿色公交车占比100%,其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37.44%,实现绿色公交全覆盖;

全市率先创建了绿色邮政网点、绿色餐厅、绿色矿山、绿色节能型机关单位等,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西宁人自觉成为绿色行动的践行者、推动者;

西宁市新能源纯电动车代替老旧燃气公交车辆投运……

“长高了、变绿了、更美了,西宁的绿色发展、生态建设做得好,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绿色指数是西宁人的新骄傲!”

站在新起点,绿色有机仍然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将乘势而上、积极作为,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姿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走在前列当好表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