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8 2023年2月23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西区:勇争先 当表率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翻阅城西区政府工作报告,“同心同向、奋楫笃行”成为总结2022年全年工作的关键词。

回顾过去的一年,城西区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奋进、拼搏赶超,全区上下同心协力、加速奔跑,经受了一场场考验,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办成了一件件实事!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基础稳、韧性强、回升快的良好态势;幸福密码,品质西区发展成为底色;作风更实,能力建设永远在路上;优化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高地建设迈出新步伐;纾困解难,组合拳助企爬坡过坎;招商引资,逆风跑出加速度;村美民富,三乡工程结出幸福果;提档升级,民族团结进步谱新篇……

虽然困难叠加,但历史的脚步总在昂扬向上中不断前进。经过多轮作战、全线作战,城西区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势,以决胜之姿奋战全年,最大程度稳经济,最大力度保安全,坚持作风和能力建设双向驱动、同向发力,较好地完成区第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城西篇章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2年城西区工作回顾

这一年,我们直面困难,奋力防住新冠疫情冲击波

城西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完善高效指挥体系,主动识变、以变应变,及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精准有效保障民生诉求,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迅速果断处置多轮突发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面贯彻“乙类乙管”措施,及早储备和统筹调度医药物资,应设尽设发热门诊,畅通就医绿色通道,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强化农村医疗保障,全力做好感染者救治转诊和重点人群跟踪服务。

这一年,我们勇挑重担,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城西区全面落实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打出“减免缓退”组合拳,27.6亿元“真金白银”直达市场主体,减退税规模全市最高。发放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等5400余万元,减免房租500余万元。紧抓全市普惠金融试点契机,创新推出“甘霖工程”,投入8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和贴息专项资金,带动形成信贷8.1亿元,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恢复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实施两批次消费刺激政策,发放奖补金1361万元。加快项目建设,66项政府投资项目开复工率达97%。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绿色采购份额、降低政府采购门槛、优化监管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创新推出“1+N+N”网格化帮办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套餐46项,企业开办由1天缩短到6小时,入选全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这一年,我们优化结构,倾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城西区主动融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高地,制定出台支持引导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稳民心、提信心,市场主体总量和增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培育引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大龙网跨境电商平台、京东(青海)数字有限公司、全国第一连锁咖啡品牌瑞幸等落地西区。狠抓招商引资,唐道637、力盟相继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获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科技型等企业12家。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五峰书院、体育公园等实现市场化运作,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这一年,我们内外兼修,悉心绘就魅力城区新画卷

城西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高质量完成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例行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9%,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河湖长+检察长”联动机制受到全省表扬激励。率先创建“宁静城区”,建设“无废城市”,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建成全省首个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加强空间立面整治,城市面貌更加干净清爽。开展城市疮疤集中攻坚,气象局等拆迁难题得以破解。改造老旧小区7035套,4.4万套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全面完成。建成5处262个高点视频智慧停车泊位,完成火西村生态搬迁和汉庄等5个安置小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造,建管并重让城区“颜值”更靓“品质”更优。

这一年,我们兜牢底线,用心交出幸福生活好答卷

城西区强化就业保障,发放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等资金9673万元,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5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7人次,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办结农民工欠薪2545件,清欠工资1113万元。率先完成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发放困难群众救助金1552万元、优抚资金4500余万元,分配公租房248套。坚持教育优先,文逸小学、文苑小学及幼儿园建成启用,基本消除大班额。五峰书院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新建科普路、尕寺巷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行“线上+线下”智慧养老模式,家庭照护床位达980张,开展爱老幸福食堂扩面提质增效行动,受益人数同比增长307%,获评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成立中医、体检、康复联盟,开设5个慢病管理工作室和尘肺病康复站,建成5个康复辅助器具共享小屋,完成20部老旧电梯维修更新,7类20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幸福西区的标签更加闪亮,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这一年,我们防范风险,尽心筑牢安全发展生命线

城西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创建石榴籽家园56个。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建成启用区级电信网络犯罪一体化打防平台,有效保护群众“钱袋子”。投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更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成立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探索“智慧平安工作站”“无人律所”等治理新手段,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制定出台贯彻责任清单和应对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建成全省首个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完成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鉴定和经营性自建房整治专项治理。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卡点巡查和应急值守。建立健全防汛“三级领导包联”和“叫醒”“叫应”机制,及时转移安置群众1100余人,有效应对超长汛期,城市生活更安全、更舒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