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3年2月28日
海北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海北州实施49项民生实事

本报讯(通讯员 州政办)今年海北州将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用好惠民利民政策,实施10类49项民生实事项目,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就业促进方面: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30场次以上;开展公务员考试免费公益培训不少于4期;组织各县创业青年开展观摩学习1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500人次;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40人次。

教育提质方面:维修改造3所普通高级中学校舍;改扩建2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30所幼儿园购置必要的玩教具;定向安置省内公费师范生54名;做好全州729名公办园专任教师、保育员及普惠性民办园专任教师补助工作;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5000余人次。

住房保障方面:化解5个小区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047套、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284套;解决57户特殊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完成门源地震灾后1266户农房恢复重建任务;开工建设250户危房(抗震)改造和3000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

健康海北方面:实现9家公立医院网上预约挂号、网上医疗费用结算等;州县乡医疗机构实现门诊挂号、取药、结算一体化;“先住院后结算”服务覆盖90%的出院患者;100%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与县级医院远程会诊;争创省级中藏医名医工作室1个;开通全国7万多家定点医疗机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省内各州市1125家定点医疗机构和330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海北医保直接结算业务;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开展食品安全州级抽检监测32大类1000批次。

关爱扶助方面:打造3个具备助餐、日间照料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点;探索推动10个村设立具备助餐及日间活动的农村互助养老点;对172户困难失能老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为441户困难老人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范围,做好防返贫预警监测工作;为31名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为117名残疾人适配假肢矫形器或其他辅助工具提供救助;为24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免费体检15000人;农牧区妇女“两癌”筛查4300人;开工建设托育项目,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200个;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参互单位达到400家,参互职工达到1.5万人。

综合设施方面:完善排水管网40公里;全州建设人行天桥18个;开工建设7个高原美丽乡村;对13处已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维修养护;落实衔接资金4亿元以上,实施农牧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80项以上。

生态节能工程方面:推进农作物秸秆“原料化、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2.5万亩;对6个中型灌区水利骨干设施进行维修养护;修建完善城镇街道垃圾中转站13个,污泥及餐厨处理厂1座。

文化惠民方面:开工建设祁连县体育公园;新建海晏县海湖笼式足球场、和平笼式足球场和刚察县吉尔孟笼式足球场共3处;实现8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展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演出60场次、文体活动不少于30场次;建成海晏县西海星墅自驾车营地、门源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综合性非遗馆;申报评定1个国家级、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4个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

便民利民方面:推进“红色物业”示范点建设,解决服务不到位、供暖温度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从源头预防欠薪问题,回应群众诉求,提高企业失信违法成本;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8%以上;支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0件以上;布设声环境功能区监测点位24个,启动声环境质量监测,加强居民噪声环境治理;完成居民用电“一户一表”改造工程300户;巡回审判率达到30%以上,为当事人就地提供便利高效的诉讼服务;举行不少于4次的政金企对接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交通物流方面:建设门源县公用停车场2处、祁连县公交港湾式候车站亭39处、刚察县公交车站50处,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保持在100%;新改建农村公路112.03公里;各县分别增设至少1处允许夜间、周末和法定假日停车的路段;快递服务建制村覆盖率达到80%,新建13个快递驿站;在3个乡镇开展乡级“邮快合作”,推动5个乡镇邮政快递进驻乡镇汽车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