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啸宇)根据省市财政部门《推进地方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通知》,东川工业园区非税收缴电子系统自去年12月开始搭建,历时2个月,完成了相关财务制度制定、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配置、工作人员操作培训等工作,并依托西宁市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系统平台,园区电子系统于近日成功上线运行。
据悉,该电子化系统上线后既提升了票据管理水平,又优化了非税管理能力。一是有效防止乱收。园区非税涉及专项收入、罚没收入两大项。城管、环安、规建等相关部门按照收款规定,在收缴系统内开出赋唯一识别码的电子缴款书。通过识别码能及时查询到缴款人、缴款项目、缴款渠道、资金流向等信息,防止开具纸质票据因为信息不对称而疏于监管的弊端,将每笔收缴款项置于“阳光”之下。二是便于快捷缴款。电子票据有唯一识别码,依托搭建的网络系统,缴款单位及个人执缴款书可跨地区、跨银行缴款,从而节省时间和交通成本。三是强化票据管理。以往园区票据手工领用、发放、开具和登记,存在着多年领用及使用的票据乱堆乱放、已开出票据查询难、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电子化系统上线后,园区指定票据系统管理员,按需发放电子票据号段,使用单位只能使用号段内票据,年底结余统一收回,实现零空白票据,票据网络办公,节省了成本,优化了管理。四是便于数据分析。电子数据库形成的大量数据,便于财政部门进行数据分析,补充财务系统不足。例如,通过系统可方便快捷地收集历年非税数据,并对其进行时间序列和分类序列的比较,为非税收入变化提供另一视角,并将更为有效的分析结果反馈给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从而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下一步,园区将继续推动电子化票据系统的全面使用,充分发挥电子票据系统作用,惠企利民,优化营商环境。严格做好票据系统维护,持续发挥系统数据库功能,加强数据分析应用,为决策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更真实有效的非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