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7 2023年3月5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宁: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时代新风

“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今后会继续带好队伍,宣传、带动更多人常态化开展公益活动,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助力,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继承者、践行者、传播者。”

……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市持续深入开展,目前我市共有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619个,登记在册的青年志愿者共有287948人,他们活跃在西宁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号召全市人民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60年来,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构筑中国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强健民族气魄的丰厚滋养,在新时代绽放出成风化人的璀璨光芒”这是王璐璐10年志愿服务路上的真诚感受。

王璐璐曾是海湖桥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今年是她踏上志愿服务道路的第10个年头,一直以来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风貌,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在社区工作期间,她奔波在如何服务好“一老一小”的问题上。跑项目、跑资金,争先在社区开办爱老幸福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可口的饭菜。“老年人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开开心心过晚年。”为此,她又想方设法引进“芳华学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联合第三方打造“青桥护航站”,解决辖区青少年心理问题。

“家家有小孩,人人会变老,帮帮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要把大家都发动起来,使学雷锋精神成为新时代绽放的耀眼光芒。”敢想就敢干,借助社区平台,王璐璐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同时,提出“邻聚·共享家”特色品牌,打造四支队伍,其中“小绿匠”志愿服务队立足新时代、新起点,吸纳辖区热心党员、爱心居民、退役军人等35名志愿者,在创建文明城市、疫情防控等工作中成为十分重要的力量。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无论在何时何地,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如今在新岗位的王璐璐,每天忙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志愿精神,就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传承。”荣获2021年度青海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的王璐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爱心传递下去,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走过一个甲子,“雷锋”二字,早已成为鼓舞人们向上向善的代名词。

在城西区依林佳苑小区,“一家亲”“红袖标”等志愿者队伍很多。作为2021年度青海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该小区党支部书记陈东和他的志愿者队伍精细化管理着小区里大大小小的事务。“每周上门两次,每年服务人次达1500余次。”

解决老年人温饱问题、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到楼院打扫卫生铲垃圾、调解居民“烦心事”,一桩桩一件件让辖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更好地带动广大党员和群众学习践行雷锋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马莲花“青绣”保护基地的负责人、巾帼志愿者陈玉秀看来,新时代雷锋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我要做的就是帮助更多的弱势妇女过上好日子。”

城北区文明劝导员周鹏说:“作为文明劝导员队伍中的一员,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做好文明交通的维护工作,引导形成文明出行的风尚,为打造‘平安西宁’贡献力量。”我将永葆向善之心,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雷锋精神展现了最美好的人性,生动诠释了我市为民服务的宗旨。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爱心接力、免费午餐……日益成熟化、制度化的志愿服务行动,成为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激励着全社会形成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的共识。雷锋精神正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记者 宁亚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