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增太加 通讯员 李幸)近年来,同德县坚持系统治理思维,以河湖流域、山体山脉、农田和天然草原等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依托中央和省级重大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县综合植被盖度、森林覆盖率、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河流水质等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迈出新步伐。
率先在全州范围内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最佳路径,科学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合理布局项目工程,编制完成《同德县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示范县建设规划(2021—2025)》,遵循“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规律,协同推进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岸下、流域上下游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大手笔谋划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护修复支撑能力建设7大类77项重点工程项目,估算投资达43.96亿元,实现了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开新篇、布新局、启新程的良好局面。
积极主动融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规划,牢牢把握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投资导向,做实、做细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前期,统筹林业草原、发展改革、农牧水利和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多渠道专项资金,汇聚起多元投入的强大合力。总投资1.6亿元的巴曲河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启动实施,总投资2.12亿元的同德县阿尼玛卿山脉水源涵养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正在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加快“水—鱼—鸟—草”“草—畜—兽—人”等典型共生生态系统保护,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目标。
坚持国土空间唯一性,按照“数、线、图”一致要求,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把握立足当下和考虑长远之间的关系,按照耕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顺序,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整合国土资源配置,高精度高质量完成了“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为不断优化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城镇空间,推进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改善民生提供了空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