虒鸟
辟鸟
虒鸟
辟鸟
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近日,记者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2022年度)》(以下简称《监测报告》)通过专家评审,正式出炉。《监测报告》记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青海湖区域内水鸟、植被、普氏原羚、黑颈鹤、猛禽、湿地类型与变化、水生态环境等情况。
据悉,2022年青海湖区域内共监测记录到水鸟6目12科5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为黑颈鹤、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分别为角 、黑颈 、白琵鹭、灰鹤、大天鹅、白额雁、白腰杓鹬、翻石鹬;水鸟居留型构成为夏候鸟50种、旅鸟8种、冬候鸟1种;达到或超过世界种群分布1%的水鸟有14种。水鸟全年统计总量60.6万余只,较2021年增加3.6万余只;2016年至2022年7年间,青海湖水鸟数量年平均增加5万余只,水鸟统计总量年均保持在41万余只。值得关注的是,共监测记录到黑颈鹤88只,较2021年略有下降;黑颈鹤分布点20个,较2021年增加2个;在20个分布点中监测到营巢地14处,较2021年增加3处。在6个分布区域15个监测样区510.24平方公里范围内,监测到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突破3000只。
同时,水生态环境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主湖区的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保护区内监测到猛禽8种106只,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此外,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湖泊面积显著增加,内陆滩涂、天然牧草场和沼泽草地面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