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悠然)西宁市积极践行“让群众最多跑一地”理念,大力加强乡镇(街道)“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构建起一站服务、多元解纷的人民调解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市乡镇(街道)矛调中心共接待咨询群众1950余人(次),有效调处矛盾纠纷296件,防止群体性上访7件,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据了解,建立乡镇(街道)矛调中心就是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让矛盾纠纷的“疙瘩”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各乡镇(街道)矛调中心通过统一窗口受理、共享调解场所、融合调解力量、汇集专家资源,实现调解资源集约化供给,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调解服务。构建集受理接待、分流转办、调处化解、跟踪督办、评估反馈为一体的全流程闭环运行模式,让矛调中心的运行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统筹整合司法行政系统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资源力量,动员心理咨询、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志愿群体,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全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格局。
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全市乡镇(街道)矛调中心各具特色,亮点频出。城东区指导辖区镇街矛调中心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个案+分析”研判制度,并建立健全周汇报、月分析、季研判工作制度;城西区针对疑难复杂或者久拖不决的纠纷案件,指导辖区镇街矛调中心以集体会商、领导包案、跟踪督办等方式推进解决;城中区在辖区镇街矛调中心实行窗口首问首办责任制,推动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向“找中心”“找多人”向“找窗口”转变;城北区健全完善信访、调解、诉讼三个工作环节的无缝衔接;湟中区建立“联勤共治”工作机制,实现共治共享的工作新局面;大通县实施乡镇、村(社区)二级议事例会制度,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湟源县发挥矛调中心“总舵手”职能,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