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带动农牧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也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都兰县巴隆乡科尔村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建设集少数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乡村建设项目,形成了特色鲜明、功能突出、优势互补、示范带动的发展格局。
科尔村是一个牧业村,主要以牧业生产收入为主。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一直以来是困扰该村党支部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难题。
“我们村里有独一无二的‘自然奇迹’火山岩柱状节理群,而且离公路也不远,区位优势突出。”村党支部书记达西才仁说,通过积极对接联系相关部门立项,该村打造开发独特自然风光,发展旅游经济,探索尝试走一条民俗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得益于火山岩柱状节理群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都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尔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四地一体系”建设、农牧业发展要求,积极融入“都兰旅游大环线”。
如今,当地投入少数民族扶持资金400万元、科尔村产业扶持资金21.75万元,建设蒙古包9顶、蒙式生活体验中心44户、民族原始民居、马场、露天篝火场、原生态牧场等一系列游览及体验性设施。
景区的开发,加之民族手工艺品的制作销售和特色餐饮的发展,切实拓展了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巴隆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科尔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修建柏油路、砂石路,解决牧区居民出行难问题。推进“厕所革命”,创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让广大牧民群众既保持住绿水青山,又发掘好金山银山。
如今的科尔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观赏,他们或是欣赏2.2亿年的火山岩柱状节理群这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是陪孩子体验“沙漠之舟”的骑行乐趣,或是走进少数民族村落穿着民族服饰,涂抹“酥油口红”拍照,体验别样的乡土情怀,亦或是品尝手抓羊肉、牦牛酸奶、骆驼奶等本土美食……村庄的每一处都成了游客必游打卡之地,每一景都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必胜法宝”。
(特约记者 田格斯 通讯员 都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