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9 2023年3月20日
百姓热线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偿献血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近日,一些市民致电晚报热线询问,无偿献血有哪些要求,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就此,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办公室工作人员作出详细解答。

市民:无偿献血需满足哪些条件?

答复:参加无偿献血需满足以下条件:18周岁~55周岁(自2012年7月1日起,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体重为男50公斤以上,女45公斤以上;收缩压12~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12kpa(60~90mmHg);脉压差:≥4kpa(30mmHg);体温、脉搏、发育正常、心肺正常、肝脾不肿大,无严重慢性病和重要脏器切除史;血红蛋白检测正常;乙肝表面抗原初筛阴性。献全血间隔期为6个月,成分献血间隔期为2周,献全血3个月后可献成分血。

市民:献血有哪些种类,每次献血量是多少?

答复:无偿献血主要分为献全血和献成分血两种。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是献全血,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300毫升和400毫升。另外一种同样重要的献血方式为成分献血,目前我国开展的成分献血主要是单采血小板,它是要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同时再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单采血小板的优点是献血者采集后血小板恢复比较快,捐献三天后,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即可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所以国家规定间隔时间大于2周就可以捐献第二次,全年最多捐献24次。

市民:献血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答复: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8%左右,体重五十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4000多毫升血液。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毫升~400毫升,只占到全身总血量的5%~10%,献血后,骨髓加快造血,平时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献血后这部分储存的血液会立即进入体内循环,同时一部分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管,使循环血量保持平衡;一次献血200毫升~400毫升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盐,只要1小时-2小时便可得到补充;蛋白质由肝脏加速合成1天-2天内就可完全补足;白细胞、血小板约3天可恢复;恢复较慢的是红细胞,大约在半个月时间内即可恢复,所以说献血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

市民:哪些人群暂缓无偿献血?

答复:如有以下几种情况建议暂缓献血:一周内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女性月经期及前后三天,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女性妊娠期或分娩、哺乳期未满一年;施行文身术后未满一年;献全血未满6个月等。

市民:献血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复:献血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献血前一餐应吃些清淡素食,如稀饭、馒头、面包等;献血前两餐不要吃高脂或高蛋白食品,如肥肉、鱼、油条、巧克力等;不空腹献血;不吃药、不饮酒。

记者 毓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