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3年3月21日
海北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扫员上岗!村庄环境大变样

本报讯(特约记者 吴萍)早晨7点整,海北州门源县北山乡下金巴台村村民吉永梅挥动扫把开始清扫村道。“每天早上我先把负责的路段整体清扫一遍,然后回家吃个早饭,再回到路段进行常规保洁……”吉永梅边说边手脚麻利地将清扫堆积的垃圾装进编织袋里,等待垃圾清运车统一清运。

虽然在本村做保洁,但吉永梅的“东家”并不是村委会,而是北山绿家农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在北山乡,共有19名村民像吉永梅一样在家门口被物业公司聘请为员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乡村标准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已逐渐成为一个急需攻克的难题。门源县北山乡着眼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转变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村委会+农户+农村物业公司”的农村物业管理模式,组建了全县首家农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北山绿家农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实施以政府主导、公司管理运营为主的现代化农村物业管理模式,让物业服务走进农村,有效破解农村环境整治难、公益设施管护难等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北山乡北山根村,一条干净整洁的道路映入眼帘,一排排路灯夹道而立,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不见一处堆放的杂草和牲畜粪便,处处彰显着干净整洁的宜居乡村温馨画面。

“现在日产日清,家里的生活垃圾一早就被物业工作人员清走,我们这里的环境不比城里差。”村民包宪发自豪地说。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村民治理模式往往“力不从心”。为此,北山乡成立专业物业公司,为全乡7个行政村提供服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相比原先村委会出面找人维护村庄环境,物业公司更加规范、到位,效果也更好。

“物业进村”能否成为乡村治理的“新常态”?关键在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推进。

为此,北山乡在充分征求广大群众的意愿和县物价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农户每户每月15元、常驻民营企业和乡属单位中每年收取1000元农村物业费的标准。据北山绿家农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录介绍,公司年物业收入可达34万元,再减去经营成本后,利润可达到12万元,全乡7个行政村可按入股比例分红,以全面发展实现利益共享,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广大群众乐享现代文明生活,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强幸福感。北山乡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新模式,成立了宣传舆论组,法治宣传组,项目短板申报组,“私搭乱建”及卫生整治组,河道、沟渠整治组和督查及环境卫生评比组等六个组,对全乡环境整治进行了详细安排。同时,为促进村级环境卫生的有效管理,以下金巴台村为试点,积极探索了以村支部为中心,村两委、村监委会每个成员主抓一个片区,党员、退休老干部、保洁员、护林员、低保户等包联一个巷道,将全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细化分解为三级网格的“1+2+N”治理模式,形成了“主体上全参与、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全值守”的管理机制,有效落实了工作责任,促进了整体推进。

现如今,随着物业服务与农村“混搭”得越来越和谐,村民们对村庄更加关心、更加爱护。村民看到果壳等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扔进垃圾桶。7个村庄将弘扬文明新风列入了村规民约,村民们互敬互爱蔚然成风。

农村“物业公司”的建立,既为乡政府和村委会松了绑、腾出了更多精力和时间抓发展,又让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同时,也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