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2家上市公司被锁定强制退市。3月17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决定对*ST科林、*ST金洲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其中,*ST科林将于3月27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次日摘牌;*ST金洲将在3月17日后15个交易日内摘牌。
在此之前,*ST凯乐触发面值退市,于2月15日摘牌,为今年首家强制退市公司。
“此前A股面临上市公司‘退市难’。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应当有畅通的生态循环、完善的退市制度,使符合上市条件的优质企业能够进入市场进行融资和交易,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及时退出,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中国银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师、团队负责人杨超对记者表示。
进入2022年年报披露季,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浮出水面,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整理,截至3月18日(以公告日为准),已有5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19条强制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这其中,*ST凯乐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成为今年首只“1元退市股”;*ST科林、*ST金洲则分别触及财务类退市标准、“1元退市”标准已被终止上市并择日摘牌;*ST荣华等2家公司触及“1元退市”标准,提前锁定退市;4家公司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退市情形;而其余公司绝大部分则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
从财务类退市情形来看,触及该情形的公司大多面临2022年年报财务会计报告可能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另外,部分公司预计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情形尚未消除,亦将面临退市风险。
杨超分析称,从往年情况来看,财务类退市也是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原因。2021年,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退市新规落地。财务类退市规定以2020年作为基准会计年度,若2020年达到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再次触及财务类退市警示,2022年开始就要被强制退市。未来,尤其在全面注册制实施的背景下,财务类退市将会常态化。
杨超建议,全面注册制实施的背景下,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和引导“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对于创新力度不足的劣质企业,市盈率亦将每况愈下,触及财务退市指标时,由市场清退这些“僵尸股”。其次,监管机构要畅通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多元退出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最后,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强化退市监管,尤其是健全重大退市风险处置机制,实现市场正向循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