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幸福日子还长着呢,希望你们健康长寿!”七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期间,在海拔3000米的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留下深情的祝福。
七年来,每一任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都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带领全村实现共同富裕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七年间,深情浸润的种子已收获希望的果实,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幸福延绵万年长。
“这批订单是发往省外的,虽然现在不是销售旺季,但订单依旧不少!”3月9日一早,长江源村牛羊肉加工车间,扎西达娃和闹布才仁正在忙碌地包装新订单的商品。
“我们销售的正宗‘尕斯羊’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不仅本市群众爱吃,连省外的客户都赞不绝口。”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扎西达娃说。为有效利用“唐古拉藏羊”和“唐古拉牦牛”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和格日罗村筹资270万元,建成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生态绿色牛羊肉加工销售基地,以生态绿色牛羊肉加工销售基地为依托,形成牛羊肉产品从货源、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不仅带动了两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还辐射带动了唐古拉山镇其他五个村的农牧民增收。
“去年我们一共投资了100万元,购买牛肉3万余斤,羊肉1.5万斤,受疫情影响,收益在8万元左右。”扎西达娃说今年他们打算扩大投入,在继续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的同时开拓乡村旅游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走在长江源村青年创业街上,仿佛置身于某条都市步行街,整条街道以藏式风格为主,茶坊、服装店、饰品店、藏餐吧店铺林立,沿街的小吃让人垂涎欲滴。
岗巴布民族手工艺品合作社,红底黄字的招牌格外显眼,三木吉正忙着摆放柜台里的玛尼石、抛石绳、各色各样的石头摆件,墙上挂满了藏式氆氇毯、藏式手提包等手工工艺品。
“我们在以往的基础上采取了‘订单式’培训,比如刺绣比较好的学员可以接单,按照订单来绣产品,这样既保证了销路稳定,又能提高学员们的刺绣技巧。”作为村里最早一批的创业者,三木吉的商铺从最初的单一销售发展成为如今集培训、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民族手工艺品合作社,既能保护藏族传统技艺,让其不会失传,又能带动村民实现增收和创业就业。
“今年我们接的订单主要包括抱枕、手链、床单被套等刺绣手工艺品,除了国内订单还有一笔四千多件的国外订单,一个普通学员每月收入最多能到1万多元钱。”
去年,岗巴布民族手工艺品合作社开展了三期以“发扬青绣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刺绣手工艺品培训班,聘请刺绣经验丰富的非遗传承人授课,三木吉还去成都参加了农业农村部第十九届农交会,他在取得了一系列荣誉的同时,还带动了村里乡亲共同致富。
(特约记者 马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