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3月2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从今年3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历时1年,旨在全方位开展清查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和破坏林地、草地、湿地和沙地等林草资源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形成有效震慑,维护林草资源管理秩序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省林草局强化与公安部门的协作,加大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管理力度,联合出台行刑衔接协同保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涉林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通过采取持续改进执法方式,常态化资源督查,挂图攻坚下沉督导,约谈通报典型示范四方面措施整体提升全省林草资源保护监管能力。
据了解,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制度,我省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草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增强,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全省7类87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到27.2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18%(远高于全国18%的比例);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持续提升。根据林草行业监测结果显示,森林覆盖率达到7.5%,较十年前增长2.27个百分点。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9%,比2012年提高了4.32个百分点,草原鲜草产量连续多年稳定保持在9000万吨以上,趋于好转草原面积达到87%。建立国际重要湿地4处、湿地类型国家公园2处,国家湿地公园19处,省级重要湿地32处,全省湿地保护率64.3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2%的12个百分点。同时,十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89.13万公顷,划定12个封禁保护区,获批12个沙漠公园试点建设,连续三个监测期(即15年)结果显示,荒漠化、沙化土地呈现“双缩减”态势。此外,85%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加。藏羚由不足3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普氏原羚从300多只恢复到近3000只,雪豹增加到1200多只,青海湖鸟类由164种增加到23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