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应急水源调控工程的实施对于南川片区的居民和企业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今后南川片区用水将更畅快!”
“看到渠道、管线环绕田间地头,欣喜不已,有了充足的水源,以后浇地再也不用愁,庄稼长得好,收成将越来越好!”……
阳春三月,草木萌发,春花绽放,行走在高原古城西宁,处处生机勃发,春意翻涌。从江河湖库、河道沟渠到广袤田野,从加固堤防、清淤通渠到浇筑大坝、开凿隧洞,一处处建设点铆足干劲、奋勇前行,一批批重大水利工程正在高速度、高标准推进。
坚持聚力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宁抢抓机遇促发展,加速冲刺开新局,正以建设“一城、两环、四网”的高原生态山水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供水安全保障外环,优化城市水生态保障内环,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强大水利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水”动力。
重点水利工程马不停蹄
3月28日清晨,拨开春日的晨雾,南川应急水源调控工程——引水管线工程建设现场迎来了崭新的一天。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机械挥动“臂膀”,工人们抢抓工期紧张作业,用汗水奏响着春日施工的快速旋律。“项目自1月31日复工以来,我们日夜轮班施工,目前正在进行隧洞掘进支护,已掘进1081米。”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将新建引水管2条,分别为盘道干渠引水管约17公里、西干渠引水管约15公里,隧洞7座,总长约6.7公里。项目建成后将为南川水厂(10万吨/日)提供水源,年引水量达3469万吨,极大缓解南川片区水资源匮乏问题,保障南川工业园区锂电、光伏等产业发展用水需求。
在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二期工程田间配套建设项目(大通片区)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全力以赴进行管道铺设、蓄水池浇筑等工作。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蓄水池浇筑383座,管道铺设828公里,减压池浇筑484座等,预计今年6月底完工。项目建成后,可有效解决灌溉水源问题,改变浅山地区的干旱面貌,可增加、改善农田及林地灌溉面积10.43万亩,为当地群众增收,提高农田产量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会得到极大改善。
马不停蹄加油干,一批批重点水利项目全力推进。据市水务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计划完成投资10.19亿元,实施水库、小流域综合治理、河(沟)道治理、农村供水保障、智慧水利建设等7大类67项水利项目,着力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春日暖阳下,漫步在三河六岸,河道干净整洁,清波荡漾,两岸柳树抽芽,绿道上不时有健步者行走如风,有老人带着孩童笑闹嬉戏,有野鸭出双入对地游弋水面……呈现一派欣欣然早春气象。
“2022年,西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打造以8大基础体系为支撑的河湖长管理‘西宁模式’,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双100%’,形成了以湟水河为‘彩带’,湖、库、渠、湿地为‘明珠’,彩带明珠交织贯通的区域性水网系统和城市水环境生态圈,初步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我市将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加大河湖监管力度,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等八大专项行动常态化规范化,实施南川河复苏母亲河行动,修订完善75条河流(湖)“一河(湖)一策”,更新“一河(湖)一档”,完成4条(座)河(库)健康评价。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管控,严格涉河湖生产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实施火烧沟、水槽沟等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形成生态红线清晰的水生态长廊,建设好幸福河湖,守护好“中华水塔”。
(记者 小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