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琼 摄影报道)“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向革命英烈致敬!”清明前夕,西路军纪念馆迎来参观高峰,大批党政机关、驻军部队、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纷纷以各种形式开展缅怀祭扫活动,一束束鲜花,一个个花篮,一声声宣誓,表达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
3月30日8时,距离正式开馆还有1个小时,纪念馆全体工作人员就已经忙碌了起来。“针对清明节期间参观高峰,我们采取提早到岗、全员上岗,取消闭馆日,提前开馆、延时闭馆等方式保障群众观瞻需求,通过预约人工讲解、扫码电子讲解、小红星志愿讲解等方式丰富群众观瞻体验,全力为每位来纪念馆观瞻的人员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贴心服务。”工作人员介绍道,3月下旬以来,每天来纪念馆参观缅怀革命先烈的观瞻人员在2000多人次左右,最高峰可达7000人次以上。
走进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他们是谁?他们从哪来?纪念馆内,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份份战场往来电文、一件件革命文物,全景还原了西路军坚定信念、忠于理想、英勇奋战、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肃穆庄严的大厅里,随着讲解的深入,来馆参观的人员都被西路军浴血奋战、慷慨赴难的悲壮故事深深感染,西路军将士们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信仰的力量,用他们的英勇事迹深深鼓舞着观瞻人员。而在这些参观人群当中,有一部分参观者的身份却是“特殊”的,他们是不远万里从湖北红安赶赴而来,就为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近距离聆听亲人的故事,追忆父辈们的那段峥嵘岁月,因为这段岁月里珍藏着父辈们浓浓的爱党爱国情怀。
小红星讲解员,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基因代代传
纪念馆前,屹立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西路军烈士群雕昭示着西路军将士顾全大局、服从指挥,英勇奋战、不怕牺牲,信仰坚定、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纪念馆内,革命文物述说着西路军的悲壮历史。聆听了小红星讲解员的讲解,来馆参观的人员纷纷表示,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近年来,西路军纪念馆积极与学校对接,通过纪念馆讲解员担任校外辅导员,与学校共同开发红色课程,创建研学基地,在红色故事中提炼“活”教材,在红色研学中开辟新课堂,把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红色基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不断厚植于青少年思想中。同时,纪念馆与西宁市东关大街小学(红军小学)、湟川中学等学校长期开展小红星讲解员培养活动,将红色故事推出纪念馆、搬进校园、带入课堂,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的高度评价。截至目前,已培养小红星讲解员134人。
传承英烈精神,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热”起来
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西路军先烈将永远被缅怀铭记,他们的精神与山河永存,我们将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力量、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滋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纪念馆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把革命文物保护好利用好,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群众拥有更好的观瞻体验,纪念馆正在积极推进改陈布展工作,将通过声、光、电、机械制动等全新展示手段,让展陈的革命历史更加生动感人,充分发挥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主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