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3年4月3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104亿元退税减税降费账单背后

千万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也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底气和韧性所在。过去一年来,我市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持续实施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精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不打折”,一次性退还企业数额可观的退税资金,让退税减税的“真金白银”落到企业口袋,真正成为企业度过疫情“严冬”的“雪中碳”……

2022年,全市累计退税和新增减税降费10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2.66万户……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一张张退税减税降费“账单”,折射出的是一个个税费政策“红包”对企业发展支持力度的持续加码。

政策有力度 助力企业焕发活力

中小微企业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享受留抵退税的重点群体。2022年3月以来,生物园区税务局与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聚焦中小微企业发展痛点、堵点、难点,以税收政策的精心落实、税务服务的精细推进、税惠红利的精准纾困,全力帮助我市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焕发活力。

生物园区由于所处位置特殊,产业定位特殊,辖区内纳税人以中小微制造业、批发零售企业为主,是此次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关注的重点,如何将政策广泛宣传好、精准辅导好、快速落实好、风险把控好,是园区税务局开展好此项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按照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不同规模的纳税人,建立给谁退、退多少、怎么退的明细账,确保留抵退税‘退得快、退得稳、退得准’。”生物园区税务局负责人说,要让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红利更快直达企业,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

市财政局条法税政科负责人刘小星介绍,作为财政部门,在推进营商环境工作中全面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按照国家、省、市关于退税减税降费要求,我市把退税减税降费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大幅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有效激活了企业发展活力。2022年,全市累计退税和新增减税降费10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2.66万户,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提振了市场企业主体活力,为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注入了现金活水,扩大了企业有效投资。

服务有温度 精准滴灌暖企业

青海明胶有限责任公司之前是国内知名的明胶生产企业,在疫情期间受到了较大影响。“我公司已停产一年多,前期公司累积了15.19万元的留抵税额,自新政策出台后,微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和增量留抵税额可一次性退还,这对于本就资金困难的我们,无疑是‘雪中送炭’的好事。”青海明胶有限责任公司的办税人向税务干部介绍说。

为了让留抵退税直达企业,生物园区税务局对青海明胶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点对点、面对面的上门辅导,税务干部向企业详细讲解了退税政策,并同企业一道对退税数据进行精准测算,同时会同税源管理部门和纳税服务部门安排好受理企业的退税时间。企业完成申报后立即在电子税务局发起退抵税申请,办税大厅仅用35分钟成功为企业开具收入退还书并发送国库。

“企业停产留抵退税一直挂在账上,留抵退税新政策出台太及时了,及时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难。”青海明胶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辛雅娟感慨道。

“国家给企业的留抵退税政策真的是一场‘及时雨’,376.87万元退税到账,真是解决了我们企业的燃眉之急,我们公司将利用这笔退税用于发放员工薪酬、给付工程款等。”青海国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相文慧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营业务为保健食品的生产与销售。一直以来,公司处于在建阶段,受疫情影响,导致资金受困,工期一直无法正常进行,后续的生产经营无法开展。生物园区税务局在了解情况后,及时核实留抵税金的真实性,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办理退税。

落实有精度 市场主体收获“大礼包”

据刘小星介绍,2022年,我市不断创新财政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统筹落实助企纾困资金1亿元,助力推动餐饮住宿复苏、批发零售恢复、消费市场回暖、市场主体培育等十大行动,切实为市场主体发展送上“大礼包”,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对于青海云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先祥来说,十大行动实施以来,条条“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真正为企业“解渴”。“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减免房租、稳岗补贴、稳岗就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我们都享受到了,企业一共有70多名员工,我们实现了不裁员、无降薪,工资准时发放。”

“我们餐馆拿到了5万元的补贴,城市‘烟火气’就是靠这些小店累积起来的,如今的我干劲十足。”

“300万元的贷款已经到账,财政扶持政策有精度,我们企业有信心!”

“十大行动释放了政策红利、扩大了有效投资、激发了消费潜能。”

“这些政策大大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为我们渡过难关提供了有力支撑,西宁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过去一年,我市各项“真金白银”、富含“真情实意”的助企纾困政策措施不断助力我市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信心、稳定预期。

(记者 张弘靓)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