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张璐 通讯员 阿泉)自海东市鼓干劲开新局确保“开门红、双过半”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狠抓项目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全力助企暖企,推动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市场主体蓬勃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海东市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未来”的理念,聚焦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千方百计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及前期审批工作,全力支持和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吹响开工“集结号”。制定《海东市2023年市级重点项目计划》《2023年市级领导包联重大项目工作方案》,成立以副市长为组长的海东市项目要素保障工作专班,确定项目审批、土地规划、资金等7个保障组,认真谋划项目大盘,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全力争取建设资金。全年拟实施项目642项,总投资1947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60亿元以上。同时,制发《海东市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市一季度确定的265项重大项目均已全面开复工,投资达879亿元。
在落实助企暖企方面,海东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助企暖企工作的通知》,提出“六个一”工作标准,即举办一次质量高影响大的助企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包联一批企业、深入企业扎实开展一次实地调研、集中开展一轮助企联络员培训、从细从实抓好一本台账调度、总结提炼形成一批典型经验,进一步指导提升活动开展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目前,六县区“六个一”要求均已落实。全市梳理确定重点帮扶企业2003家,选派助企联络员1915名,入企对接率已超过90%,入企打卡率已达100%,各行业组织开展25次线上线下培训,实现全市所有助企联络员培训全覆盖,初步构建起一套高效贯通、直达企业的经济工作体系。
海东市精准服务“出实招”,全面提振消费,设立批发和零售业等13个服务业专项小组精准开展对接服务,积极举办春季消费促进月活动暨“春来早”促消费活动,成功举办“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文旅活动,带动1月至2月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消费收入4.38亿元。截至目前,销售商品住宅2256套、28.66万平方米,全市游客接待量达2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2亿元。围绕畅通就业循环,积极打造家政就业名片,建立互联网灵活就业平台,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为120余家企业对接服务1000余人次用工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091人次,为3978家企业兑现社保政策红利289.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