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3年4月5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葬,让你的缅怀在这里安放

回归自然的绿色殡葬方式你们接受吗?

亲人去世后,你要选择什么样的安葬方式?

树葬、花坛葬、壁葬、草坪葬……被越来越多市民接受的生态葬你了解吗?

又到一年清明时,这几个问题被再次提起,而今年此时,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近年来,节地生态安葬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从“落叶归根”到“入土为安”,再到如今的“把方便留给后人”,不仅代表了人们观念的转变,同时也代表着人们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缅怀故人的方式。

节地生态葬更加庄严更有仪式感

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在选择后事的时候,嘱咐儿子一定要为他选择生态葬,他说他想换一种方式看这个世界;

丈夫不幸去世,妻子思索再三,选择了树葬。她说:“每年我都会来到这里,将我的思念说给他听。”

一名老党员在弥留之际,告诉家人他要生态葬。他说:“最后一次做榜样,希望造福子孙后代。”

连日来,记者在我市各大墓园走访时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背后,我们看到了生态葬越来越受到人们认可。与传统墓葬相比,生态葬虽然简单环保,但是更加庄严更有仪式感。

“我们的亲人从未离开,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在我们身边,在苍松翠柏间,那棵树是他们,那个花坛是他们,那片草坪是他们……他们变成了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思念在这里得以安放。”一位为家人选择生态葬的女士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认可了生态葬,这与我市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出台补贴鼓励政策密不可分。

近年来,我市积极倡导和推行生态葬,坚持殡葬服务公益性方向,出台《关于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免除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意见的通知》,在全市范围推行包含遗体接运、火化、暂存、骨灰寄存等四项基本殡葬服务为主的720元惠民殡葬政策,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基本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22年全市共发放惠民殡葬补贴2707人,190.83万元。

据西宁颐宁公墓负责人廖正方介绍,随着民政部门相关补贴激励机制的建立与管理办法的出台,回归自然的绿色安葬方式也逐渐被更多人接受。

自愿选择节地生态葬的市民在增多

选择节地生态葬的有哪些人?我市西山公墓负责人王贤华告诉记者,此前,一些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对生态葬接受程度比较高,此外还包括一些热爱环保的人士,这几年,普通市民选择生态葬的人数突然多了起来,这与绿色生态殡葬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有着很大的关系。

那么,关于节地生态安葬,我市到底做得怎么样?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对选择骨灰撒散、壁葬、塔葬、树葬、草坪葬以及骨灰长期存放等方式,按照800元至3000元不等予以奖励;制定《关于开展群众在经营性公墓殡仪服务中心办理丧事给予适当性补贴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特困对象、城乡低保、低保边缘、定期抚恤等对象一次性补助1000元,其他群众一次性补助6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试点,合理拓展基本殡葬服务范围和内容,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殡葬服务需求。

目前我市西山公墓、颐宁公墓等地都在积极探索高原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兴建壁葬、草坪葬、树葬等生态安葬区供市民选择。

让更多清明文化涵养出清明之气

用鲜花寄托哀思,用卡片诉说思念,网上追思会表达想念……这样的清明节你喜欢吗?

未来,当人们前来扫墓、祭奠亲人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冷冰冰的坟头和墓地,而是郁郁葱葱、春意盎然的“人文纪念主题公园”,这对安抚生者、寄托思念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这样的“生态公园”即将在我市出现。

我市投资1.7亿元实施西宁市殡仪馆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旨在打造融绿色、生态、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化墓园。

该项目综合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突出“人文、生态、公益、教育”的理念,计划建设墓位3.3万个。其中,花葬墓位1434个,草坪葬墓位26749个,树葬墓位867个,壁葬墓位4300个。除了数量,在墓穴、墓碑设计选择方面,单穴墓一般在0.2平方米至0.5平方米,双穴墓0.8平方米,减少石化、硬化,墓碑采取卧碑、越来越小型化、艺术化。

西宁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关于生态葬的长远意义,时间会给予最好的证明。未来,我市将不断创新形式,以满满的仪式感带动更多人加入到移风易俗践行者的行列中来,让清明节更清明。(记者 王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