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细心的市民向晚报记者反映,我市公交车站旁的很多售货亭不知为何都关闭了,让以前习惯在售货亭兑换零钱、买零食的人们感觉少了一个服务窗口不方便了,也想知道这些售货亭关闭的原因。
公交站售货亭经营艰难
据了解,售货亭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我市,最早主要销售报刊和杂志叫报刊亭,其最大的优势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在繁华地段的公交车站旁。后来店主们增加了饮料、香烟、口香糖、公用电话等商品,开始了多元化经营,远远看去颇像一家小型杂货店,生意较为红火。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售货亭面临着生存危机。长江路昆仑桥售货亭的店主刘先生说,以前时尚类的杂志比较好卖,也有固定的客户,但最近几年不行了,大家都在手机上看新闻、浏览杂志,报纸杂志销售受到冲击,经营日趋艰难。
营业的少关门的多
4月4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条主干道,看到七一路、南大街、海晏路上的公交车站售货亭都处于关停状态。南大街上只有一家售货亭在经营。新华巷口公交车站售货亭老板说,平时顾客少利润微薄难以维持,有时一天收入不超过百元,平时问路和换零钱的市民较多。
在民主街口公交车站的售卖亭,记者看到4点半是西关街小学学生的放学时间,每到学生放学时间售卖亭的生意较为红火,顾客大多是小学生或者家长购买小零食和小玩具。
售货亭将改造升级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这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售货亭大部分因经营不善关闭,目前我市共设立售货亭150个,空置的25个,其余60%的售货亭因店主个人原因关闭。这些售货亭由于经营方式传统,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将其升级改造。 记者 一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