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1 2023年4月11日
海南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州产业致富路越走越宽阔

“在基地放牧一年可以增加3.6万元的劳务收入,再加上年底基地分红,年家庭收入现在可达6万元以上。”同德县河北乡格什格村良种牦牛繁育基地的放牧员三知,和记者说起这几年草原牧区的变化一脸兴奋。过去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政策性补助,现在钱袋子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好,群众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同德县河北乡、秀麻乡作为海南州良种牦牛繁育核心区,依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良种牦牛繁育场,拓宽了农牧民的收入类型。牦牛产业是海南州现代生态农牧业“四大产业”之一。在这片资源丰富的沃土上,承载着海南州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梦想和希望。

◆ 群众增收路上的“喜羊羊”

2022年,铁卜加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出栏羔羊432只,实现销售收入38.81万元,年纯利润11.94万元。合作社半圈养半放养模式,大大减轻了天然草场载畜压力,开辟出草原保护、牧民增收的现代畜牧业“双赢”发展之路。

黑藏羊被誉为贵南草原上的“黑珍珠”和“金名片”。2017年“贵南黑藏羊”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2022年年底,贵南县发展了1个黑藏羊保种养殖协会、2个示范村、 10个合作社,全县黑藏羊养殖规模由2020年的1.12万只达到现在的7.2万余只。藏羊产业作为广大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这些年,海南州结合自身优势,乘势而上,充分挖掘藏羊生产潜能,走出了一条藏羊产业现代绿色畜牧业技术发展之路。

◆ 群众增收路上的“金种子”

每逢秋收季节,眺望贵南县塔秀乡巴塘农场的青稞种植基地,面积1.6万公顷的青稞基地蔚为壮观。近年来,该县不断提升农业机械装备力量和自动化水平,实现传统农牧业向智慧农牧业转变。同时,通过引进青稞品种64个进行适应性鉴定,初步建成了青稞“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

彭措是兴海县河卡镇上游村高原丰收合作社加工销售小组组长,他在合作社工作的同时,把自家的耕地草山牛羊入股到合作社,2022年分红3万元,销售提成1万多元,家里的劳动力也解放出来了,收入比以前明显翻了一番。推进乡村振兴,首要的切入点就是“产业兴旺”。河卡镇上游村通过发展现代农牧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新路。

◆ 群众增收路上的“花经济”

今年春耕伊始,海南州农牧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环节开展跟踪服务,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去年种植了20公顷的‘青杂四号’油菜新品种,亩产达到了190公斤,比原来平均增产近50公斤。”海南州共和县塘格木镇曲宗村油菜种植大户公保从2021年开始试种油菜新品种——“青杂四号”,新品种比当地种植的常规油菜品种增产幅度达20%-30%。

贵南县过马营镇以“万亩油菜花海”为主,以“传统农业生产”怀旧氛围为题的大地文化艺术让八方游客走进油菜花海,同时,种植有机油菜及上万亩青稞,打造了集田间风光、草原景色、乡土人情于一体的网红打卡集结地。当传统种植业邂逅乡村旅游,全新业态孕育了“花经济”,让油菜花开出了新花样,让传统牧民实现了增收致富。

如今,海南州正在推进生态优先、种业振兴、标准化生产、特色产业培育“四大”计划,实施乡村振兴推进、生态农牧业装备、草产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融合促进“五大”行动路上阔步前行,举全州之力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区建设落地见效。(特约记者 才让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