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全国法院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紧紧围绕“公正和效率”这个主题,着力在促公正、提效率、强队伍上下功夫。同时,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质效双优”活动,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市法院严格落实上级法院要求,紧抓公正和效率,以公正司法的具体举措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牢牢守住公正司法生命线。
狠抓办案质量,以最大力度实现司法正义。办案质量是司法公信力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人民群众直观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全市法院把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尊重审判规律,正确认定事实,准确适用法律,让司法裁判真正符合人民群众普遍的、朴素的感受,成为筑牢司法公信力的基石。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充分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程序公正实现案件审理裁判公正,让司法公信力体现在司法程序的全过程、各环节。建立裁判规则提炼和典型案例示范机制,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避免因“同案不同判”导致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下降。完善“四类案件”精准识别和智能监管机制,正确处理好放权与监督的关系,规范审判权力运行,严把案件质量关。
紧盯解纷时效,以最快速度兑现司法承诺。高效司法是人民的期盼,在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要以最快速度推动纠纷化解,减少人民群众诉讼成本。全市法院突出抓前端、治未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构建起立体多元的解纷工作大格局。发挥诉前调解的解纷功能,健全司法确认制度,优化诉调对接流程,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诉讼负累。持续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实施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用更高效率跑出审判“加速度”。
厚植为民情怀,以最实举措提升司法温度。司法为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司法领域的体现,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宗旨。全市法院紧盯人民群众在“打官司”过程中急难愁盼、堵点痛点问题,着眼于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立审执各环节创新举措,强化一体推进,切实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不断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健全配套机制,强化诉前调解与登记立案的衔接,不断完善网上立案、自助立案,拓宽立案通道,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牢记小案件事关大民生的道理,妥善审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涉民生案件,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一个案件,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加强队伍建设,以最硬铁军扛起司法担当。全市法院以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抓实建强高素质法院铁军,把每位法院干警打造成为彰显司法公信力的一面镜子、一个窗口。全面抓牢政治素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法院工作实际真正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司法审判工作。深入抓实业务素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领导干部带头调研,推出“三探三议”调研法。着力抓好职业道德素质,把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严管厚爱,敢抓敢管、动真碰硬,严格落实“三个规定”,自觉接受人民群众、代表委员监督,筑牢公正廉洁司法的底线。
民之所向,法之所立。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要求,全市法院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质效双优”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营造公正与效率相统一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以公正司法的具体举措在法院工作全流程、各环节上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文字整理 记者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