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3 2023年5月6日
法治时空
放大 缩小 默认
揭秘互联网保险的文字游戏

■今年3月,北京的许杰收到朋友转发的一条泰康在线保险“长生保”的链接,页面显示可领取“免费福利大礼包,且限量赠送,领完为止”。许杰点开链接,按照指定步骤,支付了3.3元。本以为投保过程就此结束,但他很快收到短信,被通知此后每月要扣除保费98.17元,累计扣费11个月。4月24日,泰康在线保险的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在微信上购买保险支付首月保费时,大多会默认勾选“微信自动付费”的服务,按月扣费,消费者可能没有注意这个功能。

■2022年4月,刘成在某软件充话费时,看到一个领取2元优惠券的活动。按照要求做完任务后,他获取一个“30日免费保险”的奖励,并未多想便点击了领取。刘成确认,在此过程中,自己并未填写任何个人信息。直到2023年3月,刘成无意间发现每月都被自动扣除一笔保险费,扣款金额是16.3元。仔细查看后,才发现正是上次参加的“30天免费保险”活动,在该活动生效后,便按月自动扣费。刘成提供的缴费记录显示,其所购保险是众安保险旗下的无忧保综合意外险。

网上保险营销的文字游戏

近日,泰康在线保险的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像许杰这类情况,首月支付了3.3元,但后续保费变高,可能是在购买保险后选择了升级服务。

记者在某APP上刷到一则众安保险广告,其广告页面显示,该保险名为众安百万医疗险基础版,“最高600万医疗保障,保费每月仅需1元起,以后每月保费相同。”众安保险的客服人员向记者表示,虽然广告宣传中说1元起,但实际缴纳保费时会根据投保人年龄做出区分。按记者年龄段,投保金额为每月2.16元,但这仅是该险种基础版的保费。

该客服人员称,如果只用基础版保险,不进行升级,后续每月确实只有2.16元保费。但在赔付时,投保人有7万元的免赔额,赔付比例只有30%。对方举例,如果生病住院使用医保后共计花费10万元,在赔付时先减去7万的免赔额,然后赔付剩余金额的30%,也就是只赔9000元。

该客服人员还称,完成升级后,免赔额会降至1万元,剩余部分在责任范围内的可百分百赔付,也就是同样看病花费10万元,升级后可以赔付9万元。记者完成保险升级后,次月保费从2.16元变为30元。

保险公司肯定不会亏钱

上述客服人员表示,不管是否升级保险,都可以享受最高600万的保额。记者算了一笔账,对于基础版用户而言,只有生病花销在2000万以上,才可能拿到600万赔付。

北京市中高盛律师事务所保险专业律师李滨表示,一款正常的保险产品,名称、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保险费等信息都应详细展示给消费者。其中,保险条款的全文包括说明书、免责提示等内容都应强制投保人进行浏览,否则无法进入下一个程序。

“消费者正常购买保险时,保险公司都会要求消费者本身不存在某些基础疾病、健康隐患,否则保险公司会拒保。”李滨说,在线上操作时,如果消费者不了解相关规定,就直接点击了确认,然后付款。保险公司在需要赔付时,就可能会以“未如实告知”为由解除合同,随后退保,但不会退保费。

保险行业工作人员张铭告诉记者,不少消费者发现被自动扣费后想要退保,可能会因合同中某些条款,导致无法全额退款,“不管怎么操作,保险公司肯定不会亏钱。”

3个月自查整改

调查还发现,部分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存在过度营销、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诸多乱象,导致出现大量保险消费纠纷。其中“首月1元”“免费赠险”等方式对消费者的误导尤其明显。

近日,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开展保险机构销售人员互联网营销宣传合规性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保险机构就互联网营销宣传开展为期3个月的自查整改工作。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强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舆情监管,通过监测“首月0元”“1元保”等投诉,及时处罚违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平台。另外,消费者也应充分评估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的需求匹配性,在平台购买过程中仔细阅读相应条款。

本报综合消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