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3年5月9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海农特产品走进南京市民家中

本报南京讯(记者 张艳艳)牦牛肉、藏羊肉、枸杞、青稞、菜籽油……在青海消费帮扶南京生活体验馆,来自西宁市湟中区的农特产品在专柜整齐摆放,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购买。在大美青海·南京西宁文化旅游周活动期间,青海消费帮扶南京生活体验馆正式开馆与南京市民见面。

青海的农特产品,摆上了2000公里之外超市专柜,这离不开江苏援青干部的努力付出。江苏、青海两省开展对口协作6年以来,多项机制不断健全,覆盖领域不断扩展,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携手在雪域高原上绘就了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第二批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工作组开展工作以来,工作组成员深入西宁各地广泛开展工作调研,不断挖掘新型协作领域,先后落实帮扶资金超过7亿元,实施协作项目近200个,探索出一批好的做法,在促进协作的过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据了解,青海消费帮扶南京生活体验馆坐落于玄武区江苏软件园内,于2022年10月正式试运营,总投资375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投入100万元建成。致力线上线下推广青海特色有机农畜产品、传统非遗手工艺品、地方正宗美食等,并负责西宁市“河湟田源”区域公用品牌在江苏区域的对外宣传和展示。通过精选青海有机、绿色、安全的特色产品,以绿色有机为导向,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助推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带动农牧户增收,青海农产品每年销售额达2800余万元。其中青海特色美食牛肉面,由大通县四位师傅经营,真正的原料、原味、原制作工艺,广受江苏人民的喜爱,每日销量可达300碗。

湟中区东西部协作工作办公室主任周鹏说:“南京市和西宁市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通过两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一大批产业项目落户西宁。在消费帮扶上,南京市对西宁市的帮扶已经实现了连续三年的三级跳,从消费帮扶规模从2021年的3000多万元到2022年的7000多万元,一直到今年有望突破亿元,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我们看到青海的优质农特产品走进了南京市民家中,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更多的青海老百姓实现了增收致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