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州GDP接近23958亿元,全国排名第六,常住人口超过1200万,人均GDP高达18.6万元。苏州经济如此发达,但苏州人民心中一直有个遗憾:为什么没有以自己城市命名的民用机场呢?
曾经拥有,如今没有
苏州地处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周边高速、高铁及机场密布,单论已建成的运输机场就有上海虹桥和浦东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南通兴东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苏南硕放机场虽距离苏州不远,却地处无锡市。
众多机场环绕苏州,直接造成了“环苏州机场城市群”的尴尬局面。
其实,苏州曾经拥有过运输机场——即位于吴中区光福镇的光福机场,距离苏州市区20余公里,1975年10月建成。
这座机场初为空军使用,1992年,军方下达批复,同意苏州市吴县与中国联合航空公司合作运营,利用光福机场开展民用航空运输业务。经过各项准备,机场于1994年2月开通民用航线,每周一班往返北京—苏州—佛山,开始了光福机场的商业化运营。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光福机场于2002年10月关闭了民用运输功能。从1994年至2002年这8年间,运送旅客出行北京与广东达5万余名。
至此,为苏州人自己的运输机场画上了句号。
建设机场计划一再被搁置
虽然光福机场不再民用,但苏州并没有放弃争取建设运输机场的机会,社会各界对于建设苏州机场的呼声很高。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苏州就提出了建设运输机场的计划,选址位于苏州城东,即现在的苏州工业园区。但由于资金和土地规划等因素制约,外加距离上海的机场很近,计划逐渐被搁置了。
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国家正式同意将常州奔牛机场转变为军民合用机场。1985年3月26日,连云港的白塔埠机场也正式开通民用航线,抢先苏州一步拥有了运输机场。
同年,苏州和无锡两市共同成立了江南航空服务公司,准备共同利用硕放机场进行运营,但由于各种原因而中断。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光福机场转民用运输功能期间,江苏先后有四座民用运输机场建成并使用,分别是1993年8月建成通航的南通兴东机场,1997年7月建成通航的南京禄口机场,1997年11月建成通航的徐州观音机场,2000年3月扩建并正式开通民用航班的盐城南洋机场。
2004年2月18日,无锡硕放机场正式开通民航业务,2月23日下午苏州市政府确定了当年的重点建设项目。
在《苏州市2004年重点前期项目计划》文件中,苏州机场项目赫然位列其中并名列榜首,显示有关方面将进行相关工作的可行性研究,在年内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
但是同年4月,苏州方面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苏州五年内不会建设机场”,直接打碎了苏州短期内拥有运输机场的梦想。此后数年间,苏州机场一直杳无音讯。
直到2010年,苏州再次提出建设机场的提案,然而却没有了后续消息。
2016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和《苏州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苏州即将建设客运机场。规划出台后,引发讨论热潮。但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依旧没有任何进展。
而在此期间,无锡硕放机场却在快速建设中。2007年,无锡硕放机场完成二期初建工程,T1航站楼建成运行。2010年无锡硕放机场改名为苏南硕放机场,2015年T2航站楼全面投入运营。2018年,苏南硕放机场飞行区等级由4D级升到4E级。
不过少有人知的是,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便是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占股将近30%。这说明该机场是无锡市和苏州市共同在经营。
机场之困
对于苏州来说,2022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29.2亿元,通常来说,建设一个大型运输机场工期需要3年以上,因此对于苏州财政的压力并不算太大。
不过,建设机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空域。我国的空域均由空军管理,使用空域需要通过军方审批,飞机航线就像高速公路,并不是随意飞行,每条航线都有一个固定的通道。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民航可以指挥使用的空域仅为7%,剩下均由军方控制,相较于美国90%以上空域对民航开放甚至由民航管理机构控制,我们的民用航空空域容量实在不那么可观。
由于苏州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周边机场航线密布,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运力接近饱和,能留给隔壁苏州的空域并不多。
同时,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南通新机场,也于2023年进入相关规划,选址为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
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机场落户南通,并未选择距离上海更近的苏州,苏州再一次痛失建设运输机场机会。
另外,苏州作为普通地级市,既不是省会也不是副省级城市,行政级别不高,并且周边并不缺少机场。从避免重复建设、节省资金的角度来说,也并非毫无道理。
相比之下,南京在省内的经济首位度虽然不高,但得益于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的地位加持,也能拥有自己的大型民用机场
而从苏南硕放机场的命名来看,该机场的服务范围不仅服务于无锡,而是覆盖整个苏南地区。可是苏州往返硕放机场只有汽车大巴和高铁这两种方式,两地并没有更为便捷的地铁接驳。这对于住在工业园区的居民来说稍显不便。
同时,硕放机场的航班量并不多。如果查询今年“五一”假期的航班动态可以发现,硕放机场到北京首都、大兴机场的航班共有5班,而虹桥机场到北京却高达45班。
更何况苏州到虹桥机场有更快的高铁,对于苏州旅客来说,到上海乘机在时间的选择上更为灵活、更为方便。这就导致苏州人对苏南硕放机场的归属感并不是很强。
另外,待到苏州地铁11号线(S1)正式投运后,与已经修到昆山花桥站的上海地铁11号线相结合,届时苏州市区的居民将会多一条去往虹桥机场的新路线。
但考虑到地铁耗时时长以及换乘等因素,对于“苏州市区的居民去虹桥机场”这一件事而言,这条新路线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更多的人肯定还是会坐着高铁去虹桥机场。
至于未来苏州会不会有运输机场的问题,现在众说纷纭。可以确定的是,在2023年3月28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召开全省民航座谈会,表示将对苏州机场等重大储备项目进行深化前期研究,紧抓“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的契机,争取适时纳入国家规划被作为今年江苏民航工作的重点。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