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2版)
几年间,天津滨海新区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尹利见证企业一步步发展。
“企业诞生于北京,成长在天津,两地优势互补,发展空间广阔。”尹利说,产品由北京研发设计,在天津或河北的基地制造总装,不仅降低运营成本,还享受叠加优惠政策,让企业能专注研发。
如今,京津冀“梯次联动、优势互补”的创新链、产业链正在形成。在津冀两地,中关村企业累计设立分支机构9000多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100亿元,产业合作迈出新气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指出。
山同脉,水同源,人相亲,地相连。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交通便利、产值跃升,更是人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4月2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来就诊的河北邢台患者王利群持外地医保卡即时结算,享受到“一卡通行”看病的便利。
如今,三地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无需做重复的化验检查,异地就医“一卡通行”……种种举措,极大方便群众异地就医。
9年来,京津冀深度推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不断释放民生红利:
看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完善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京津冀失业人员可在区域内任一地点进行失业登记,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看教育。京津与河北省基础教育交流项目已超过500个,1000多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挂职学习。京冀两地探索开展中职阶段在河北培养、高职阶段在北京培养的“3+2”模式。
看政务。去年6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增设“云窗口”,需要办理相关事项的企业、群众,可以和天津、河北的多地工作人员实时视频连线,远程预审材料……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共享发展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京津冀协同发展彰显鲜明的人民立场,这片古老又现代的土地幸福底色更浓、成色更足。
(四)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在雄安新区,深入高铁站、社区、建设工地等;在沧州,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等情况;在石家庄,了解企业研发生产和当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情况……此次考察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看得细、问得深。
“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蓝图落地,尤须致广大而尽精微。
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调研时多次强调的关键词——“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优势联合的“加法”,腾笼换鸟的“减法”,都蕴含着创新密码,体现破除思维定式的魄力。
走进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内的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迎面而来的迎宾机器人向来客热情打招呼。这座宽敞明亮、充满未来感的大厦,几年前还是动物园批发市场,现在正转型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
“目前示范区内的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总数已超过200家,积极营造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蓬勃氛围。”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运营团队负责人李倩说。
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
“‘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时指出。
如今,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党委副书记彭旭更对总书记讲话的理解日益深刻。
先植绿、后建城。从2017年11月13日栽下第一棵苗木开始,目前,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已有4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4%。
走进建设中的启动区,贯穿南北的中央绿谷和东部溪谷碧波荡漾,两岸景观带展露雏形。彭旭更说,在“寸土寸金”的启动区建设生态“双谷”,使“港站城淀”融为一体,为城市增添生态魅力和自然灵性。
“要持续抓好北方防沙带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作出新部署。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4月6日8时,天津港码头。
载箱量超24000箱的“现代哥本哈根”轮缓缓靠泊,智能指泊系统指挥岸桥精准落位,快速作业。当晚,这艘货轮又从天津港出发,驶往欧洲主要港口。一条连接中国与欧洲的超大船型集装箱货轮新航线正式开通。
渤海湾畔新潮涌。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17日在这里考察时强调:“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总书记的话一直激励着我们。”想起4年多前的一幕,天津港集团董事长褚斌依然振奋。
2021年,天津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标箱,2022年突破2100万标箱;与河北港口合作打造环渤海内支线“天天班”服务,开通与北京平谷之间的海铁联运,设立北京区域总部和雄安新区服务中心……
5月12日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同国内外其他地区沟通对接,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之际,恰逢动能转换的历史机遇期。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清晰而坚定:“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