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3 2023年5月17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河青海流域春季水鸟同步调查工作顺利完成

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近日,记者从省林草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黄河青海流域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省林草局组建5支水鸟同步调查团队在21个调查单元开展黄河青海流域春季水鸟同步调查工作。

据了解,此次调查共记录到水鸟8目13科52种29304只,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黑鹳和黑颈鹤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0种,包括小白额雁、白额雁、大天鹅、鸳鸯、斑头秋沙鸭、黑颈鹤、蓑羽鹤、灰鹤、鹮嘴鹬和白腰杓鹬。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受威胁鸟类6种,包括NT(近危)鸟类4种:凤头麦鸡、白腰杓鹬、白眼潜鸭和黑颈鹤;VU(易危)鸟类2种:小白额雁和红头潜鸭。青海鸟类新纪录2种:黑喉潜鸟和小白额雁。

同时,记录到数量超过1000只的有斑头雁、白骨顶、绿头鸭、绿翅鸭、普通鸬鹚。在21个调查单元中,水鸟物种数最多的是龙羊峡水库,有42种。水鸟数量最多的调查单元是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斑头雁、赤麻鸭和黑鹳监测数量超过其全球种群数量的1%。

据统计,黄河青海流域湿地分布有水鸟100余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众多。黄河青海流域湿地为途经我省的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印度两条候鸟迁飞通道的鸟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黄河青海流域水鸟的种类、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现状调查,有利于掌握黄河青海流域湿地保护管理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填补了我国重点保护鸟类和全球受威胁水鸟的保护地空缺,同时也是落实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调查数据对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持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