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标准,先后投资2525万元,五年内新建公厕49座,并对城区原有23座公厕实行了提档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推动农牧民人居条件改善,2020年以来,共下达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任务8875户,总投资1.34亿元;
实施老城区低洼积水区域治理,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提高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能力,投资840万元,2022年实施同仁市城南社区内涝整治项目;
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先后投资2410万元,城区4座天桥全面落成,建设了以人为本的人行交通空间,打造了“人车分离,立体过街”交通系统;
充分挖掘可利用的空间资源,有效增加停车泊位,满足群众刚性需求,先后投资1.21亿元,实施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形象……
近年来,同仁市紧紧抓住同仁撤县设市的有利时机,紧扣“高原美丽生态人文城市”总体定位,健全工作机构,强化工作职能,狠抓项目建设,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位有效提升,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有力促进了同仁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据了解,同仁市坚持建管并重,城市品质实现历史性提升。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特别是紧紧抓住省部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点重大机遇,持续治顽疾、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探索了一条城市高质量发展“同仁模式”。坚持安居惠民,居住条件实现历史性改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现从“忧居”到“有居”再到“优居”的转变。坚持提标增速,城市功能实现历史性跨越。全面推进城市功能提升行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人民满意城市。结合城镇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使城镇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通讯员 同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