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北川河湿地公园成为城市“绿肺”,祁连牛心山冰川与森林共生,高原戈壁诺木洪农场绿意愈浓,鱼鸟欢跃仙女湾皆是美景,以流水作画的三江源辫状水系,湖泊犹如天上繁星的黄河源头星星海,富有几何之美的柴达木盆地盐田……
当你走进青海,一幕幕涵盖生态、生产、生活维度空间,辐射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等各领域的生态文明秀美画卷,令人目不暇接,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青海步履铿锵有力!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关心厚爱转化为保护青海生态环境的不竭动力和实际行动,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担当,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聚力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举全省之力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我们乡上有藏羚羊、雪豹、藏野驴、盘羊、白唇鹿、棕熊、黑颈鹤等野生动物,雪莲花、各类野生菌、蕨麻等野生植物,还有数不清的泉眼和大大小小的湖泊湿地。”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老沙开周骄傲地说。
从西宁出发,列车沿着青藏铁路驶出,很多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青海生态之美,无论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还是冰雪融水汇聚的长江源头沱沱河,都让他们舍不得休息片刻。
这份“美”凝聚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扛起青海在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中的使命担当,守护好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的持久努力。
强化顶层设计,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固地基”。2021年8月,省委印发《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七个新高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规划和发展思路,成为引领我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筑牢框架”。我省持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在组织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基础上,为顺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将“省委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调整设立为“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省领导和省有关部门单位协同推进工作的领导协调机制。
履行重大使命,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添砖加瓦”。高质量编制实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生态经济、保护“中华水塔”“四地”建设等规划方案,有序构建碳达峰“1+6+23”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先后实施三江源、祁连山、环青海湖等“五大生态板块”生态保护修复……
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谋划中找准方位、在贯彻中见到实效,一批批有力度、有分量的“美丽”改革,一项项范围广、时间久的“绿色”行动,折射出青海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坚实步伐。
绿水青山
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自从201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索索便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生态管护员,每天在海拔4000多米的黄河源头,骑着摩托进行日常巡护。
“十几年前,不下雨,风沙大,湖水干涸,踩在干枯的牧草上,沙沙地响,好像就要断了一样。”索索至今记忆颇深。如今,通过持续生态建设,黄河源头水草肥美,“千湖美景”重现。
巍峨绵延的祁连山被苍茫的绿色覆盖,整治的矿山已被披上郁郁葱葱的盛草“新装”,牧民罗加重操旧业,畜起牛羊,入股村合作社,心中盘算着搞个生态马队,带游客感受体验草原风光。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咱青海的生态变化有目共睹,作为一名青海人,我为之骄傲和自豪。”
“生活在青海,这几年感触最深的就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生活在绿水青山的优美生态环境中,心头的幸福溢于言表。”
“‘中华水塔’持续丰沛润泽,绿色低碳循环成为发展常态,‘大美青海’愈加洁净美丽,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青海经验’走在前列。”……
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6.3%增加至7.5%,荒漠化、沙化土地呈“双缩减”趋势,湿地面积712.39万公顷。
青海湖水体面积达4625.6平方公里,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11.41万吨、达保护初期的44倍,栖息水鸟数量60.6万只、达2007年监测以来的最大值,普氏原羚数量3000余只。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4%,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湟水河达到Ⅲ类。
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完成率为97%,督察期间受理的群众举报办结率为99.8%。
国家公园呈集群发展,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国土绿化面积不断扩展,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加深,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日益增强。
挥毫泼墨,今日之青海正在用积极的行动和作为,探索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好经验,描绘高原大地上山脉、水脉、人脉交相辉映的绿色画卷。
【记者手记】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群的藏羚羊迁徙产仔;三江源头3只棕熊幼崽在人类的护送下,安全找到母亲;继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之后,玉树隆宝滩成为我省第四处国际重要湿地……
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采访中,当问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如何时,每一位青海人都会骄傲地诉说,牢记“国之大者”,锚定“生态立省”,打造“生态高地”,动人的故事数不胜数。
一张张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图,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记录者的我,深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大美青海的靓丽颜值,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举全省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青海正在为世人展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