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西宁,鲜花绚烂、美如图画!
满街满眼缤纷绽放的鲜花,向世界发出深情邀请,共赴这场青海“生态之约”。
呼吸着弥漫花香的气息,感受着勃勃的生机,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西宁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奋力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动人故事,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胸怀“国之大者”,准确把握“三个安全”战略定位,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环境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生态本底持续夯实。
绿色:西宁的发展底色和竞争优势
西宁,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在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是青海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
近年来,西宁不断克服绿化方面“先天不足”,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将曾经“风吹沙飞无鸟影”的荒山秃岭变得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赢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城市等一张张亮丽名片,完成了从“缺林少绿”到“绿水青山”的完美逆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不断在西宁大地上积极践行着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的使命任务,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力度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
“我们相信,未来西宁还将不断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谱写新篇章。”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超说。
“朋友圈”里骄傲地晒出蓝天绿水
蓝天碧水、青山鲜花……一幅幅美丽的西宁图景,总能在西宁人的“朋友圈”里刷到。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西宁以实际行动不断扩绿增彩,全面构建更加稳固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为打好蓝天保卫战,西宁提出“协同、管控、精准”几个关键词,丰富“人防+技防”手段,实施“一市一策”精细化管控,围绕“抑尘、控车、治企、禁燃”等关键环节,探索工地抑尘“红黑榜”和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实现绿色公交全覆盖,率先在西北地区建立“环境卫生清洁指数”。成功争取北方城市清洁取暖试点项目,城区“煤改气”在北方城市中实现率先清零,空气质量稳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
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我市标本兼治,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全力推动水污染防治,推进“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今年的5月底我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获得了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最高荣誉称号,闯出了一条青藏高原半干旱重度缺水地区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具有西宁特色的节水实践之路。
为打好净土保卫战,我市坚持以“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目标,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建设7个美丽城镇、86个高原美丽乡村,实施惠及36个村5.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西宁被确定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
一波波生态福利送到“家门口”
从家中远眺,一片蓝绿交织的美景尽收眼底。每天清晨,家住海湖新区的周华印都会来到白沙滩公园,和三五老友相约散步赏花,很是惬意。
白沙滩公园所在的火烧沟曾是一条垃圾沟,近年来,我市对火烧沟开展生态修复,垃圾被清理,昔日垃圾场变身为繁花似锦的生态公园,生态公园不仅带来城市的巨变,更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祉。
西宁之美,美在生态。越走近西宁,越能发出这样的感叹。
“近五年来,西宁市公园城市建设不断提速,建成124个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定保持在40%和13平方米……”在“开局起步看西宁”新闻发布会上,市林草局负责人说。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坚持绿色涵养生态本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湟水流域西宁段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重点生态项目,打牢了环绕西宁的南北山生态绿色安全屏障,打造了湟水国家级湿地公园、北山美丽园等一批精品园林绿地。
今年,我市将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落实林(草)长制,持续做好南北山、湟水河沿岸等重点区域的大规模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持之以恒厚植绿色发展生态本底。
【记者手记】
“有这么一个湿地公园,确实是挺好的,是老百姓的绿色福利。”
“如今,走在西宁城,人们满眼是绿色、是五颜六色的鲜花,我们的城市宛如一幅图画。”
“春来城里开满花、夏至到处绿满茵、秋天南北山景色如画、冬季绿松点缀城市,这是西宁四季的美。”
采访中,记者随处感受到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绿色之变中不断增强。西宁的生态,成为一张亮丽名片。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奋力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奋斗,要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