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6 2023年6月25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浪夜市、品美食、享美景……
这个夏天来西区赴一场“文旅盛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力盟商业步行街也热闹起来。

沿着指示牌走进力盟商业步行街,路中间的小吃摊位吸引着来往的游客,各种风味小吃让市民游客应接不暇,烤鱿鱼、烤红薯、臭豆腐、小龙虾、烤羊肉等不断刺激着人们的味蕾。喧嚣的人群,五彩的灯光,此起彼伏的招呼声,热闹的谈笑声,交织出一幅“烟火气”十足的都市夜生活画卷。

近年来,城西区牢固树立“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积极挖掘辖区文化内涵和特色旅游元素,不断打牢文旅融合发展基础,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工作稳步向前。

同时,城西区在文旅融合发展上不断创新进步,取得更多新成效。“五峰书院”文化品牌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入选2023年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典型案例。唐道·637商业综合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力盟商业巷步行街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4处街区成功申报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获评全省首个“避暑旅游目的地”;万达文华酒店获批五星级旅游饭店,目前拥有3家五星级酒店;率先在全市建成“15分钟文化圈”;几何书店成为青海文化对外输出的典范。

搭平台

促文旅融合

今年5月,城西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的成立有利于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扩大企业合作,提升文化旅游品质,加快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服务区。

联盟不仅是城西区文化旅游企业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更是该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助推器。城西区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合作共赢”的原则,以资源整合、互惠合作等方式,盘活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全力推动城西区文化旅游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城西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城西区积极为成员单位牵线搭桥,41家成员单位通过文旅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政策沟通座谈会及相关论坛推动文旅产业全面发展。同时,整合利用优质资源,完善演艺产业链,加强文创产品研发,打通文化、文创、旅游产业链的融合通道。协助企业广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引进高层次高技术文化旅游人才来宁发展。此外,采取开展成员单位文旅产品、宣传推介活动等举措,助力联盟成员单位交流合作、实现跨界融合,打响“魅力西区”城市品牌,推动城西区从文旅大区向文旅强区“破蛹蝶变”。

公共文化服务

助力美好生活

在兴海路街道办事处的舞排室内,15名学员正在接受免费的专业舞蹈培训。“平时都是在网上自己学,这次是专业培训,大家都很有热情。”55岁的万玉清和她的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一遍遍重复练习着舞蹈动作。对于万玉清而言,学舞蹈并不一定要多专业,重要是丰富了她和朋友们的退休生活。这是城西区开展的2023年春季免费开放培训,培训课程包括书法、化妆、口才表演、河湟剪纸、时装表演、健身操等。

60岁的王珊存是刘家寨小区的住户,每天下午都要去广场上和老姐妹们跳会儿秧歌。“现在条件这么好,每天到村上的文化广场跳跳秧歌,锻炼锻炼身体,身体越来越好了不说,心情也越来越好了。”王珊存乐呵呵地说。

城西区围绕全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全面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真正让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近年来,该区持续夯实基础,公共文化服务日趋完善,实现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开放,12个行政村文化广场全覆盖。建立了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建设管理机制,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全区现有文化工作者100余人,市民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团队86支,参与人数达9万人次。

“书香”融入 百姓生活

走进南凉遗址公园,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移步换景之中,五峰书院虎台书房赫然入目,和煦的阳光、雅致的环境,品茗赏雪、观书寻幽,清幽风雅、古色古香……

“整个假期我几乎每天都泡在这里,看自己喜欢的小说或者做做题。书房环境好、氛围好,书籍种类也多,离家也近。”住在虎台书房附近的市民周如说。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五峰书院建设以来,城西区高度重视五峰书院城市书房项目,建成五峰书院城市书房12处,书房藏书30余万册。打造“书店+旅游+文化”经营模式,“图书+”多业态融合模式成效显著。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引导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城西区引导新兴行业发展若干措施》,多次召开文旅企业座谈会,为文旅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全区现有国家级、省市级文化产业基地8家。同时,城西区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打造完善的“15分钟文化圈”,为全力建设“书香西区”夯实基础。

夜经济 点亮夜生活

6月24日傍晚,城西区唐道·637广场上人渐渐多了起来。鱿鱼、牛肉串、年糕在铁板上嗞嗞作响,臭豆腐在油锅中翻滚……几十个绿白相间的摊位上,顾客排队购买小吃。“最近天气热了,晚上我和家人过来转转,买点小吃。”刘露是这里的常客。她说,夜市让夜生活更丰富了,不仅可以吃到美食,还能感受西宁的烟火气。

为全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夜经济模块,城西区以打造时尚消费新场景、展示文旅夜游新品牌、培育夜间文旅消费新热点、推出文旅惠民新措施为重点,加快文旅商融合发展,突出文化特色,积极发挥唐道、力盟、天地巷子、喜欢里等重点街区特色优势,在海湖万达、力盟步行街、唐道·637、王府井大象城等10个商业街区开展“城市潮物集”“点亮夜间旅游·绽放城市魅力”“无所不集 摊开想象”“西宁之夜”等夜经济系列主题活动,丰富夜游、演艺、美食、非遗等夜购业态产品,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文旅产品供给,释放消费潜力,繁荣“夜经济”。

同时,对辖区旅游线路进行征集梳理,串联10条微旅游精品线路,制作小视频进行宣传推广,开发“云游西区”小程序,推介城西区美食、酒店、景区等内容,完成全域旅游地图编制,让游客“一机在手,遍游西区”,进一步拓宽旅游产业链,以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助力城西区夜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