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3年6月27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旅大咖云集共商河湟文化发展

本报讯(记者 张艳艳)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河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6月26日,西宁市举办以“黄河·河湟文化发展对话”为主题的活动。西宁市副市长张爱红出席并致辞。

活动邀请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旅游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辉以《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构建西宁文旅发展新格局》为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对话现场,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宁夏文旅厅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研究员,黄河国家公园建设咨询专家李进增,泰国国家旅游局成都办事处处长金智明,途牛旅游网创始人、CEO于敦德,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庄莹,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青海省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青海青联副主席鄂崇荣,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库专家马金刚分别就“河湟文化在黄河流域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泰国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西宁如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枢纽中心”“如何打造运营文旅街区”“西宁在河湟流域中如何挖掘特色、发挥优势”“西宁市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如何发挥省会城市标杆作用”等主题,为西宁河湟文化发展及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方面传经送宝、建言献策,为我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决策支持。

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近几年我市致力打造河湟文化新高地,坚持不懈把河湟文化的底蕴深度、生态文化的地域宽度和“两山”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依托创建国家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相继建成丹噶尔古城、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等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河湟文化景区景点,实施沈那遗址、虎台遗址、明长城等遗址公园建设,打造集展陈、体验、文创、演出、研究于一体的河湟文化传习体验基地,连续3届举办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和河湟文化发展高峰论坛,河湟文化的生命力、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坚持不懈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国家内陆城市和国家旅游枢纽城市建设为契机,建成旅游集散中心7座、信息咨询中心17处,“1+7+N”的游客集散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推出青甘大环线、唐蕃古道等4条国内精品自驾游线路,唐蕃古道自驾游线路荣获“中国爱驾者此生必驾36路”金奖。首次开通相约港澳、畅游东北、梦圆西藏、魅力新疆4条旅游专列,新增热点旅游城市航线9条,进藏达疆、入川通滇,枢纽辐射能力持续提升。坚持不懈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构建“两核、两圈、两带、七区”生态旅游发展空间新布局,先后建成海湖湿地、宁湖湿地和北川湿地三大公园,提档升级日月山4A级景区,实施塔尔寺大景区建设,积极打造5A级博物馆群,形成了“一河一山一寺一城一馆群”的西宁旅游金名片。

参会代表表示,此次对话为各地携手共谋黄河·河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计,全面推动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繁荣兴盛黄河·河湟文化提供了思路创意,奠定了基础,必将引领各地围绕优势探索高质量发展特色路径,引导各地对自身优势、功能定位、发展思路等进行再梳理再聚焦,形成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为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建设和黄河·河湟文化的系统性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