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南县以全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农牧产业,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现代循环农牧业发展路子。
近日,记者在贵南县通过入园区、进企业、看草原、访牧户,切身感受到了来自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发展脉动。
▶高效养殖推动畜牧业提档转型
2011年,森多镇加尚村牧民仁庆塔放下牧鞭,在定居点种植饲草、半舍饲养牛羊,开始走上从粗放养殖向集约化管理的新路子。
经过几年的实践,仁庆塔的合作社升级为50户205人入股、牧民的总股份达到180万元的股份制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仁庆塔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之初资金不足,很难扩大经营,幸好有政策帮扶的56万元资金,加上自己投资的40万元,才建成集饲料房、无害化处理池、电子追溯体系等于一体的高标准养殖场。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仁庆塔积极引进贵南县农牧局帮扶的青贮燕麦项目、青贮玉米饲料项目,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达到以草定蓄、生态平衡的建设目的。
2013年,合作社被评定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试验基地。“今年,我们合作社大概能实现30多万元的社员分红。”仁庆塔笑着跟记者说。
▶抱团取暖有“钱”景更有“丰”景
2014年,贵南县森多镇贡哇村李本加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决定辞职创业带领村里人发家致富。2015年,贵南县诺颡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贡哇村入股26户,合作牧户30户。一年后合作社实现利润16万元,在看似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合作社发展却遇到了瓶颈。
牦牛养殖没有形成规模,无法完成客户的订单量;上涨的饲养成本让很多的小规模养殖户无力承担……
为了把“小舟”变成“大船”,合作社在县相关部门的多方支持之下,与县域内其他三家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共同创立了贵南县首家“联合社”。目前,联合社已建成3个牦牛良种繁育基地,被评为海南州“牦牛产业示范点”和“牦牛产业科研基地”,以及贵南县牦牛产业“万千百”计划千头养殖基地。
与此同时,联合社通过加强牦牛奶源管理、体验消费、推介休闲观光牧场、“互联网+”销售等方式,加工销售牦牛乳制品,年带动受益牧户达300余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
▶变废为宝走好产业发展“绿色路径”
“我们的有机肥厂收购了贵南县一半合作社的羊板粪。”走进位于茫曲镇达玉村的楠迦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厂长旦正加向记者介绍道。
“原来我们的羊粪通常就是当成柴火烧掉,现在通过回收利用,制作成肥效长、精纯度高的有机肥料,变废为宝。”羊板粪今昔的变化,让旦正加信心满满。“这是我们的自然发酵池,一次发酵大概五六天就可以完成。”站在车间外的发酵池旁,旦正加介绍,公司通过村民入股的方式累计向贵南县四个村分红300多万元,并提供就业岗位29个。
近年来,贵南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健全完备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从而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进程。(特约记者 增太加 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