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碧绿的青海湖,波光粼粼,黑颈鹤宝宝在湖中嬉戏玩耍,草地间,普氏原羚匿迹隐形,临盆待产……近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完成了夏候鸟、普氏原羚繁育期专项调查,调查区域内野生动物整体情况尚好。
此次调查对鸟岛、海心山等24个主要鸟类栖息地进行监测,共观测到水鸟38种、31900余只,其中斑头雁、棕头鸥、渔鸥、普通鸬鹚、凤头䴙䴘五大繁殖夏候鸟达20200余只,占监测总数的63.4%;观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72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䴙䴘154只、白腰杓鹬12只、大天鹅11只、角䴙䴘2只、林鹬2只。在13个普氏原羚栖息区域调查到普氏原羚2447只,较2022年同期数量增加3%,青海湖的“珍禽异兽”全部进入繁育高峰。
据介绍,及时掌握青海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动态及分布等信息,是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基础性、长期性责任,历经16载的持续监测与科学保护,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监测形成了“四固定,三统一”(固定监测频率、监测人员、监测对象、监测样点样线样地,统一监测统计方法、监测数据汇交、监测报告汇编)的监测规范,为呵护万千生灵和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提供了安全保障和基础支撑,青海湖整体野生动物保护成效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