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柴达木,像是一个偌大的调色盘,满目的绿意、彩色的花儿,在清透蓝天的衬托下变得格外充满生机。(特约记者 霍世菊 摄)
本报讯(特约记者吴婷婷 通讯员 李有珍)为切实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提升全州农牧民生活品质,满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海西州多管齐下,持续推进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该州以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导向,全州建设乡镇垃圾填埋场28座,投用垃圾转运车169辆,设置垃圾收集箱(斗)1280个,户用垃圾箱11599个,100%的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
农村污水处理不断扩面,因地制宜选择并推广适合高原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村庄周围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清理。目前,全州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或化粪池17座,都兰县、乌兰县、德令哈市等88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处理,占全州村庄总数的29.6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显著,落实资金2840万元实施农药化肥“双减”项目29.9万亩,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田残膜回收率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扎实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2%以上,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
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先后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厕所革命工作会议及农村厕所革命现场观摩会等,部署推进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工作。全面排查2013年至2021年期间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建设的各类户厕22529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