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周文其 马欣然)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成绩单。“总的来看,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畅通经济循环,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具体而言,分季度看,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分别同比增长4.5%、6.3%。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8%。
“在经历开局良好的可喜复苏后,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承压态势明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指出,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呈现出整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的态势。
市场需求逐步恢复、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服务业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半年报”的主要特征。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1.4%、17.5%、10.5%,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当下正值暑期,餐馆生意红火,影院票房高涨,景区人潮涌动。据灯塔专业版统计,截至7月16日,暑期档票房已超87亿元,刷新暑期档上半程票房纪录。一幕幕热闹的场面和一个个跃动的数据,展现出中国消费的巨大活力。
“目前,中国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赵锡军说,与此同时,以美食、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直播带货、即时零售、首店经济等新商业模式热度不减,将持续为消费市场增添活力。
今年上半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8%、13.9%;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8%、14.2%;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1.6%、46.3%。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崔凡说,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系列投资数据印证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以国产C919大型客机交付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加速向中高端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将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上半年同比上涨0.7%,比去年同期涨幅有所回落;从货币供应量看,6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11.3%,保持较快增速。付凌晖说,从全年来看,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稳步扩大、生产供给逐步增加、供求关系有望总体稳定,随着经济运行恢复向好,价格涨幅会逐步回到合理水平。
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才资源、较为活跃的技术要素供给……都成为2023年中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独特优势。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提出8方面22项任务助力企业降低成本,再到海关总署推出16条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促进出口物流畅通、跨境贸易便利化等,中国及时出台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大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巩固经济稳步回升态势。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设民营企业376.4万户,同比增长17.2%,较一季度增速加快6.5个百分点。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复杂脆弱,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更加吸引外界的关注。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较1月的预测值上调1.3个百分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4%。
宝洁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慕仁、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梅赛德斯—奔驰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今年以来,众多跨国企业高层纷纷来华考察,为中国经济投下“信心票”。
展望全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
“中国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付凌晖说。
崔凡等经济学家认为,202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合理增速,推动全年实现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