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1 2023年7月18日
海北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生态画笔描绘美丽家园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

这里的自然景观古朴雄浑,这里的人文风景丰润多彩。这里更是一片生态地位高的土地——祁连县、门源县,全域包容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域之中;海晏县、刚察县,傍依着“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是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内担负着生态保护使命的两个重要的地区,也是被青海湖、祁连山所滋养着的圣地。

如今,翻开海北人的朋友圈,蓝天美景的照片满眼都是,群星闪烁也开始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朋友圈里晒蓝天、晒星空,那是百姓的自信和骄傲,更是一份通过不懈努力得来的幸福感。

“提气质” 多措并举守护天空蓝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切实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海北州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以“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自觉融入全国全省大局,全面落实生态功能区主体责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在服务大局中强化源头担当,在保护治理中展现海北作为,凝心聚力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持续涵养生态财富、提升生态价值、打响生态品牌、厚植绿色底蕴,全方位筑牢生态屏障,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海北答卷”日渐浓墨重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更加坚实。

晨曦初露,密匝的青海云杉林雾霭弥漫,仿佛笼上了一层白纱。林中飞出的斑头雁、赤麻鸭结伴落在如茵的草地上。这是祁连县黑河支流小八宝河岸现在的模样。美不胜收的景色,昭示出祁连山生态的变化。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被誉为河西走廊的“母亲河”,甘肃省张掖市鹰落峡以上的青海流域被称为河源区。随着黑河流域河源区生态环境逐步向好,祁连县抓住机遇,探索“生态修复+生态旅游”模式,打造黑河流域生态功能提升与旅游协调发展示范区,着力建设祁连山生态文明高地。清风徐来,水光潋滟,经过蝶变后的黑河呈现出一幅诗情画意、人水和谐的景象。

这座城市人水和谐景象的背后,是海北州扎实推进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

“强颜值” 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品质

“这两天,走在路上真的是舒坦,空气清新,路面整洁,花红草绿,我们‘桃花源’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门源县珠固乡东旭村骆驼脖子社的两位村民走在路上感慨村里的大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民口中的“桃花源”便是位于海北州门源县珠固乡的东旭村,因该村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只有一个山洞与外界相连,被称为“世外桃源、藏家秘境”。

该村少数民族人口占58%,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独特的华热藏族服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热婚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让这座小山村多了些神秘。东旭村凭借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协调整合各类资金2400余万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倾力打造了“高原桃花源”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从此,东旭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破落的土房,低矮的围墙不见踪影,一幢幢红砖瓦房整齐排列,一排排崭新的院落拔地而起,一条条硬化路通向了家家户户,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吉祥广场、卡卓民宿、村庄美化亮化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也一一建设起来。

近年来,海北州以改善民生为目标,通过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努力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此外,刚察县委县政府开始把县城和旅游景点的公共卫生间建设作为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塑造刚察旅游形象的窗口工程,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改造中,融入环保、绿色等理念,一座座别具文化特色的公厕成为一张张崭新的“城市名片”。(特约记者 吴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