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3 2023年7月20日
果洛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模式让新时代果洛展新姿

本报讯(通讯员 果洛宣)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足“绣花”功夫,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 加强生态修复 草地换颜“披绿装”

“我家里有一百多头牦牛,由于草场退化和黑土滩、黑土坡面积扩张,只能赶着牦牛迁往别人家的草场。卖牦牛的收入,也大多用来租赁草场和购买饲草料。忙活一年,到头来赚不了多少钱。”达日县窝赛乡直却沟的草原管护员沙群说。平均海拔4200米的达日县,是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治理地区之一,是黄河源头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过去因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原因,黑土滩、黑土坡、裸露土地的面积日益增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仅为2112.87万亩,黑土滩占56.3%。为改善这一现象,近年来,达日县将生态治理与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积极开展草原生态修复行动,并申报退化草地综合治理试验区示范试点项目。在科研团队的科学技术指导下,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达日县完成了退化草地综合治理试验区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任务,探索出了“达日经验”和“达日做法”,为全国高寒草甸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了样板。

如今的达日县,草地植被覆盖度从46.7%提高到58%,牧草平均高度达到30厘米,天然草地鲜草平均亩产量由115公斤提高到213.27公斤,全县退化草地面积由1189.32万亩减少到1059.36万亩……同时,达日县还推动牧草产业转型升级,累计生态收益达220.98万元,走出了一条依靠绿色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的道路。

◆ 立足生态优势 走出产业“致富路”

走进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城4公里外的休麻沟,上百头牦牛被分批驱赶到一处不锈钢架搭出的通道中,由甘德县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拍照、登记、打耳标等工作。甘德县的草原是青海省生态保护最好的草原之一,这一区域特有的“甘德牦牛”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甘德牦牛”肉质鲜美细嫩、色泽鲜红、肌红蛋白含量高,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甘德县是青海省为数不多的全域内经过有机认证的县,已经保持了10年之久。甘德的牦牛并不是普通牦牛,而是真正的有机牦牛。”甘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局长胡彦莉说。

近年来,甘德县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甘德牦牛”产业的蓬勃发展,就是甘德县久久为功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让农牧民因绿色而增收致富、让产业因绿色而兴旺繁荣、让县城因绿色而和谐美丽的最好的证明。

◆ 生态赋能体育 感受人与自然“新体验”

近年来,玛多县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设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机制,昔日的牧民变为黄河源头的生态守护者。他们的日夜守护和辛勤付出,让三江源头永葆碧波荡漾。“正是有了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华泳士走进黄河源头’体育公益活动走进了玛多县。”玛多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景秀兰表示。景秀兰说:“今后,我们将结合玛多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山水文化、野生动植物等,策划出如黄河源头牛头碑溯源之旅、冬格措纳湖野生动植物探寻之旅、玛多县黄河乡沙丘之旅等具有玛多特色的生态体验路线,以‘文化+’‘生态+’‘保护+’‘体验+’等模式,构建起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的多元路径,为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作出玛多贡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