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T04 2023年7月21日
特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金海拔”成为高原康养
生物园区: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的新型现代化科创园区

加快打造以高原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生命健康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以科创服务和高原文旅康养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

培育打造高原医药、特色生物资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深挖高原康养优势,实施一体化的特色高原黄金海拔康养产业基地项目;

翻开《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一项项思路清晰、方向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打开生物科技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今年,是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生物园区)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奋力实现“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的新型现代化科创园区”这一目标,园区党委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强化党建引领,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园区高质量发展乐章正迸发出强劲之音。

新名片

高原康养?如何理解这一新概念。

记者带你走进生物园区,探索适宜青海西宁的康养之路。

“根据吴天一院士近30年的研究成果,在适度、符合一定条件的高原低氧环境下,通过间歇性低氧‘习服—适应’过程,可以激活机体潜能、提高心肺血液功能、增强机体氧利用能力、改善人体新陈代谢,从而引出高原康养这一概念。从2022年起,生物园区开始谋划青藏高原黄金海拔康养产业示范园区项目,规划面积900亩,依托园区中藏药产业集群、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产业聚集的优势,整合高原康养产业科技成果,挖掘高原康养优势产品,搭建高原康养产业化平台,实现集产业发展、康复理疗、康养服务、康养旅游为一体的特色高原黄金海拔康养产业。”生物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扬说。

作为项目落地的生物园区,具备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呢?这里不得不引出一个新名词“黄金海拔”。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提出:高原康养选择的是中度高原(理想海拔2220米—2500米),而西宁市生物园区海拔2240米—2350米,刚好处于理想海拔范围内,故给项目命名“黄金海拔”。

记者了解到,生物园区位于西宁市城北区,距离西宁市中心仅5公里,康养示范园项目选址地公园环抱,以拟建的高原绿谷药用植物园为核心,东临北川河湿地公园,西接植被丰富的大酉山,南有海棠公园及体育公园,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园区空气质量好,水质优良率、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此外,园区是全省最具规模的中藏药生产基地和集聚区,能够有效地为康养业态提供产业支撑。集合了海拔、生态、区位、特色产业及人才等资源优势,生物园区成为了高原康养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目前该项目日趋成熟,部分子项目已具备落地建设条件,同时,正在与中康养、保利集团、华大基因、泰康及亿护家等多家国内知名康养企业对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高地”再写转型发展

新篇章

截至目前,生物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1家,占开发区高企总数49%;

园区拥有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27个,省部级以上平台96个,占全省70%以上;

园区建成“双创”基地和孵化载体共8个,其中国家级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是拥有双创载体最多、在孵企业最多的园区……

2022年,园区规上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3.1%,每万人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达18.4件,在西宁市和全省领先。

“双招双引”促发展,激发园区新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此,生物园区将打造“人才引擎”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实施,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创新驱动引才聚才、改革体制机制选才育才、优化创业环境用才留才”的工作思路,园区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为园区以“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腾飞”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依托西宁市和南京市对口协作帮扶机制,从江北新区柔性引进产业人才1名;2023年生物园区获批第三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十大特色人才”项目;截至目前,园区培育省市高端人才40余名,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行动计划27人、入选西宁市“引才聚才555计划” 16人。园区两名科技工作者被评为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一个个人才引进项目,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力。

同时,生物园区制定出台《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以园区财政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并且与青海省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合作,拟发起设立“西宁生物园区科技成长股权投资基金”,助力园区科技企业发展。

今年,园区将辖区的北部片区重新规划调整,按照打造“青藏高原生物技术创新发展集聚区、高端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科教创新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引领区,建设特色突出、功能完善、产城一体的专精特新科技新城”的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在北部片区重点打造以科教服务为引领的科创产业发展区,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发展。

该区域充分依托现有高校科教资源,集聚创新要素,重点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职能,同步大力发展以理论研究、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为主的科技创新服务。其中,西宁大学南部工业用地,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提供土地支撑,重点引进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生物经济、电子信息、精密加工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无污染、无噪音、无异味”的新兴产业项目。随着盐湖提锂建设项目、柔性薄膜材料建设项目等一系列高新项目稳步推进,青藏高原科技创新的“高地”正在这里兴起。

“数字赋能”增添产业升级 新动力

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整体竞争力最重要的动力引擎。生物园区紧扣省委省政府“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关键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抓好推动落实五个重点领域发力,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致力于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全力促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园区支持建设青海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形成集聚优势。积极推进无锡超算中心青海分中心落地,将在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创新药建模、靶向筛选等方面提供算力支撑;支持中水数易投资建设水利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生产项目,提升水利及生态大数据应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服务水平;推进青海芯物源芯片西北应用转化中心建设,在5G通讯、智能工业等领域加速芯片相关产品的设计成果转化;引进有方科技股份公司在园区落地,投智投资数字化智慧城市运管服项目,助推青海省数字经济产业布局立体化、全域化和系统化。

园区围绕数字经济化和经济数字化发展,结合西宁智慧城市和西宁大数据产业发展,强化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商用化等技术与高原生态、高原医养、中藏药、高原农牧业等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信息经济新引擎。

“我们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实干展现新作为,靠实绩交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全力以赴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在园区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上,传递了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抓产业、上项目、拼经济,积极打造青藏高原生物技术创新发展集聚区、高端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科教创新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引领区,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的新型现代化科创园区走在前,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