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T07 2023年7月21日
特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链补链强链
不断做强产业集群

走进夏日的德令哈市,天空碧蓝,巴音河水天一色,座座新建的高楼、厂房鳞次栉比,徜徉在茫茫戈壁上,新型光伏板吸光发电,一个个百亿级项目纷纷落户,生产建设现场迸射着奋进的火花。作为海西州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德令哈市挑起首府重任,经济发展活力迸发、热潮涌动。锚定“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德令哈市以建设“中国碱都”“世界光热之都”“中国硅谷”为抓手,聚焦盐碱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原装备制造、特色生物五大主导产业,全力推动盐碱化工、电池、新能源装备制造等10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这些都是德令哈市创新赋能增势的奋楫身影,铺就德令哈市工业经济更加宽阔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德令哈市工业园区,一批延链补链强链、赋能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壮大的项目正在火热建设、次序落地中。

近年来,德令哈市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青海时提出的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重大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2022年底提出“工业强市、文化大市”建设目标,以近零碳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统筹传统资源优势和新兴资源优势,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德令哈规上工业产值94亿元,预计2024年德令哈规上工业产值将达到250亿元以上,2025年努力实现500亿元产值,以“工业强市”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德令哈市中车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产业园、南玻年产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已开工建设,吉利年产10万吨物理法高纯晶硅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制造产业集群雏形渐显。

295万吨纯碱、2000吨六氟磷酸锂、2000吨镁基功能材料、13.5万吨氯酸盐产能,这是德令哈市建成的年产2万吨镁质新材料高质化利用项目,依托盐湖资源德令哈市也在积极发展盐湖产业,不断加快推进赣锋锂业万吨金属锂(一期)项目,正在对接金属钠、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等重点产业项目。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青海)有限公司成功将黑枸杞从新资源食品升级为药品,不断推动枸杞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其开发的枸杞系列产品已进入市场,特别是枸杞原浆及黑枸杞果膏一经上市月产值就突破500万元,仅2020年就实现销售额3000万元。

青海国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瞄准高端中藏药材市场,扎实推进青藏特色生物资源创新培育开发,建设藏红花培育室,开展育种种植、藏红花栽培种比较试验及生产区域试验,已获得一项科技成果及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成功开发出两款“花中花、朱韶华”系列藏红花产品,年产值达357万元。

这些主导产业链条上的关键项目环环嵌入,成为德令哈市产业发展的有力支点,也成为做强产业集群关键点。

追风逐日积极做大

“世界光热之都”

当复兴号的车轮驶入德令哈的广袤土地,源自德令哈的绿电早已率先一步进入中原大地的千家万户。

年均日照时长达到3200小时、全年风能可用时间3500小时到5700小时,在德令哈优势资源太阳能、风能十分丰富,用之不竭,绿电投资潜力巨大。

2020年8月18日,由中广核风电公司、太阳能公司和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公司联合完成的“槽式光热电站集成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槽式光热电站集成控制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德令哈中广核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总投资100亿元,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投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9亿元。

近年来,德令哈市不断加大新能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市场应用和成本下降为目的,通过市场支持和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促进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

目前,全市新能源项目达到40个,装机总量达到1850兆瓦,总投资162.84亿元。其中,光伏装机总量124万千瓦,光热装机总量11万千瓦,风电装机总量5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莱宝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吉利聚能(浙江)年产10万吨物理法高纯多晶硅项目、三一重能风光氢储氨一体化及硅能(单晶硅、切片)项目、湖北和远气体3万吨硅料提纯及盐湖化工尾氢循环利用项目、雨色大数据灾备中心项目、中国广电(青海)高原零碳大数据中心项目,是今年德令哈市促成的6个投资过百亿重大项目。预计2024年,德令哈规上工业产值将达到250亿元,同比增长93.8%。2025年将达到500亿元,整体实现新增就业1.5万人。

未来德令哈市规划光新能源发展用地约900平方公里,还可新增15GW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新能源产业迅速壮大。全力打造近零碳产业园。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项目,德令哈新能源装机总量达2.55GW,年发电量31.86亿千瓦时,去年全社会用电绿电占比94%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268.68万吨。未来规划新能源发展用地约135万亩,清洁能源装机余量17GW。德令哈市新能源全产业链蔚然成势,正在续写更加壮美的“风光”篇章。

蹄疾步稳 在新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当时。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德令哈市工业经济加速发展脉络,一次次突破奏响德令哈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歌。接下来,德令哈市将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为统领,聚焦“工业强市、文化大市”建设目标,狠抓工业不放松,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奋力书写新时代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不断推进盐湖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延伸拓展盐湖产业链条,打造全国最大纯碱生产基地。依托丰富的石英砂资源,积极加强与行业头部企业对接,扩大高纯晶硅、单晶硅等硅材料产能,逐步建成“中国硅谷”。

与此同时,德令哈市也在全力建设全国最大的饲草输出地,建设“中国草都”。2025年饲草种植面积扩大至11万亩,通过种植、精深加工、品牌、销售多端发力,保障冬虫夏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千亿级虫草产业基地。

以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为依托,保护治理湿地面积71.13万亩、天然草地面积2345.81万亩、冰川及永久性积雪面积35.36万亩,优化草场6.9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达816.95万亩。

全面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电网+虚拟电厂+绿电溯源认证”的近零碳产业园,积极践行“双碳”目标,编制完成了《德令哈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总量。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6%,草原植被覆盖率提高到34.69%。

积极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依托州内盐湖资源,形成了295万吨纯碱、2000吨六氟磷酸锂、2000吨镁基功能材料、13.5万吨氯酸盐等产品产能。重点发展磷酸铁锂、金属锂、金属钠、储能电池、光伏玻璃等产业。

努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尽全力打造柏树山—哈拉湖大景区,依托敦德冰川、雪山牧场打造小众探险旅游路线,依托巴音河打造巴音河美食季和巴音河音乐季。

打造千亿级虫草产品输出地。依托同仁堂野外生态抚育冬虫夏草技术,通过种植、精深加工、品牌、销售多端发力,保障冬虫夏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