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T08 2023年7月21日
特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西区:
高质量发展有实践有收获
本版图片均由 黎晓刚 摄

城西区,是西宁市最繁华地区之一。这里高楼林立、商业云集、街区时尚,俨然一座现代化都市。

城西区,立足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发展大局中,全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和现代生活消费中心初见雏形。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总部经济、数字经济、高原康养等产业,不断促进服务业高端要素加速聚集,2022年,该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400.05亿元。

内外兼修、兜牢底线、聚焦民生,随着一项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一件件重点工程实施,西区城区面貌巨变,干净了、变美了、更绿了,魅力城区新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产在城中、城在绿中、产城交融、如诗如画……如今,城西区正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和创业者的目光,演绎着城市发展别样的精彩。

城市元素:

现代时尚 活力迸发

盛夏时节,西宁迎来了最旺的旅游季。黄昏时分,城西区力盟商业街、唐道·637、万达广场步行街等各条商业街华灯璀璨、人来人往,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品尝着本地美食、逛一逛特色街区、看一看河湟文艺演出,漫步享受着夏都带来的魅力。

“到达西宁的当晚,我就慕名来到这个十分火爆的地标性商圈——西宁力盟商业巷。”来自南京的游客陈琳说,走进步行街,感受这里的凉爽惬意、时尚多姿,品尝这里的各种美食,品味西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她因一条街喜欢上了一座城。

随着一条条商业街成熟运营,城西区打造的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办公、居住于一体,多种经营业态并存的城市核心时尚休闲购物街区,洋溢着浓郁的地域风情文化。

这是城西区坚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新兴业态的生动实践。

连续多年来,城西区经济总量始终位列西宁各县区首位,成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唯一超400亿元的县区……这些“首位”“率先”“唯一”,得益于城西区始终牢记发展第一要务,聚焦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高地,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谋思路、抢机遇、抓项目,一年接着一年干,各项指标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同时,通过启动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服务区建设,全区最大两个商业街区唐道·637、力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该区还承担环湖赛等11项大型文体赛事活动举办地任务,唐道·637、力盟商业街等地成为省内外游客的打卡网红点。

如今,全省半数以上金融机构聚集城西区,现代金融占比达24.6%。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和现代商贸集聚效应日益彰显,市场主体突破4万户,第三产业总量位居全省县区首位,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力盟商业街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商圈更趋成熟,以唐道·637、新华联、万达、大象城等为核心的海湖商圈逐渐成形,城西区已然成为全省最现代、最时尚、最有活力的中心城区。

城市动力:

招商引资向阳而行

翻开城西区政府工作报告,一份份经济成果历历在目:去年,城西区勇挑重担,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05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总量的88.9%,当年实现355.6亿元,占全市近四成。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等不起、慢不得。

为此,城西区以起步就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精神状态迅速投入各项工作,全区上下持续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新热潮,努力推动招商引资再上规模、再上水平、再上台阶。

2023年,城西区共谋划梳理建设项目171项,总投资500亿元,2023年计划完成投资70.07亿元。为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城西区重点围绕金融产业链、文旅产业链、数字经济产业链、生态环保产业链以及城市更新产业链等方面进行深入谋划,积极吸引更多省外优秀企业落地西区。制定出台《2023年城西区外出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成立招商引资小组,分批次赴外地招商引资,截至上半年,已分8批次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接考察企业28家,招商推介会23场。

今年6月,随着京东(青海)数字产业园在城西区正式开园,数字经济产业在城西区落地生根,新业态产业从这里开始培育起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2023年大数据分析平台投入使用,立足大龙网跨境贸易平台,成功招引内外贸企业11家,出口贸易额2000万元,标志着城西区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城市服务:春风行动暖企助企

抢抓机遇促发展,自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开展以来,城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通过领导干部包联、入企服务打卡、马上解决问题……城西区打出助企暖企“组合拳”,政府部门以主动办、马上办的作风,描绘了各部门争做企业的“贴心人”的暖心画面。

为认真落实省市助企暖企调度会精神和省市领导包联城西区工作要求,城西区四大班子示范带动,全区干部快速入企调研走访,组建成立区级分拨中心,规范问题上报办理流程,强化诉求解决措施,全力构建“党委政府主导+行业推进+工作小组+联络员”助企服务机制,着力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瓶颈。

截至目前,全区21名县级干部每人负责包联1个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共包联重点企业和项目42个,全区299名区级联络员绑定市场主体689家,助企人员入企签到打卡742家(次),人企对接率100%;区级分拨中心累计分拨省市区问题166条,已办结问题166条,办结率100%。

城市转型:提质升级迸发新活力

实现新突破、开拓新赛道、推动新发展!这些方向和目标,成为今年城西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调研西宁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城西区时的讲话要求,今年上半年,城西区立足实际,着力在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商圈经济上精耕细作。

在推动传统产业发展上,研究制定了《城西区支持引导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3年城西区发展夜间经济工作方案》,不断提振市场信心,促进市场回暖。充分发挥商业街区在夜间经济中的引领作用,组织召开重点商圈、商贸企业发展夜经济座谈会,开展独具特色的夜间经济主题活动,努力打响城西区夜经济品牌。启动了2023年城西区促消费活动,联合云闪付线上平台发放促消费券7期180万元,带动消费733万余元,不断促进拉动消费增长。

在巩固优势上,推动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发挥省会城市现代商贸服务中心的标杆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力盟、唐道·637等现有商圈城市综合体品质。同时,开通多元发展“赛道”,全面融入“东数西算”“东数西储”国家布局,抢抓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建链强链。进一步加强与京东科技集团、上海宝地的对接,推进农产品商贸流通和精深加工“双链融合”。积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西区服务业优势,做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中转站”。依托京东数字产业园,加速平台企业引进力度,实现城西区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经济聚集,促进新经济新业态形成。